欢天喜地大寨游(刘德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欢天喜地大寨游》是中国当代作家刘德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欢天喜地大寨游
大寨曾是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周恩来三次去大寨,一时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过大寨,全国各地人民先后去大寨参观学习约960多万人,134个国家和地区25478名外宾到访过大寨。
我先后去过三次大寨,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作为尔林兔公社学大寨的先进队之一,以木独兔大队代表参加县上组织的参观团成员,乘坐帆布蓬大卡车跑土路往返4天,加上到县城往返两天共用6天去了一回。
第二次是世纪之交的两千年,县政协组织的调研组去西柏坡学习绕路去了大寨。最近是以神木市老年大学书画学会党支部牵头自费组织老顽童们20多人游了一回大寨。
我们在大轿车上,每人要唱一曲歌,或吟一首诗句,讲一段故事,说一则笑话。行在高速公路上,老伙伴们都感觉到心情特舒畅。
上了虎头山,在导游和讲解员的引领下,看了周恩来纪念碑,陈永贵陵园、郭沫若题词、大寨展览馆。在讲解员讲解时,我情不自禁地唱开了,大家也跟着唱,歌词还主要是讲解员续全:“一道清河水,一座虎头山,大寨那个就在山下边,七沟八里一面坡,层层梯田平展展,牛羊胖呼呼,新房齐崭崭,炕上花被窝,洞里粮冒尖,银光满屋喜气多,社员梦里也笑声甜……”讲解员跟着大家唱完后,接着讲:“那是过去的辉煌,现在在党支部书记李凤莲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艰苦奋斗。农业到了户,工业起了步,三产上了路,如今大寨已形成了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八大支柱产业,今年经济总收入预计将达3亿元。农业是大寨的立足之本,478亩基本农田实现统一机械耕种,统一水利灌溉,统一购买种子、肥料,统一提供科技服务。而且不仅局限于大寨村,还覆盖了毗邻的武家坪、留庄、高家岭、金石坡等村,园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展到20平方公里,建成了省级森林公园,带动了农村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近10年虎头山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收入2500多万元,成为大寨新的亮点。”
讲解员在我们快参观完展馆后继续说:“当年的铁姑娘队长郭凤莲在调离大寨10年后,于1991年底带着党和政府的委托及乡亲们的期盼重返这块曾经为之流血流汗的热土,率领村民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实现了建设新大寨的二次腾飞。现今的一个大寨,就等于当年鼎盛时期的440个大寨,又重新回到先进行列。郭凤莲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山西省妇联巡视员、大寨村党总支书记经济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两次获山西省特级劳模、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当代十大杰出农民、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女企业家、山西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在大寨展览馆中我们看到:大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基地。
大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没过时,特别是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斗中仍应发扬大寨精神。
我们带队的党支部书记魏建虎和随车导游与我们商量顺道或绕路游览了大魏树、平遥古城、绵山、王家大院等景点后结束了山西旅游,不虚此行![1]
作者简介
刘德功,男,神木市尔林兔人,笔名麒麟,共产党员,大专文化,曾任乡镇财政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