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欧阳明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欧阳明高
欧阳明高
出生 1958年10月
国籍 中国
籍贯 湖北天门
民族
母校 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
职业 汽车动力系统专家
研究领域
流域水沙运动理论、水体污染控制及河流综合治理方面

欧阳明高, 汽车动力系统专家。清华大学教授。1958年10月生于湖北天门县,籍贯湖北天门。1982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1984年在大连铁道学院获硕士学位,1993年于丹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年11月加入民盟,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究。提出了发动机电控高压柴油喷射新方法,发明了毫秒级燃油压力波精确调控技术。[1]

教育背景

  1. 1978年3月~1982年1月,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学士学位。
  2. 1982年1月~1984年10月,大连铁道学院(现大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
  3. 1988年12月~1993年10月,丹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
  4. 1993年12月~1995年6月,清华大学博士后。

工作经历

  • 1984年10月~1988年12月,大连铁道学院(现大连交通大学)任教。
  • 1994年6月,清华大学汽车动力系统课题组负责人。
  • 1995年6月~1998年8月,清华大学副教授。
  • 1998年8月,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04年1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动力机械及工程)。
  • 1998年12月~2001年3月,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发动机教研室主任 。
  • 1999年12月,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2001年8月~2007年7月,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
  • 2008年1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4] 。
  • 2007年6月~2011年9月,“十一五”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
  • 2011年10月~2016年10月,“十二五”科技部《电动汽车》重点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
  •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 2016年11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
  • 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 2017年,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究。提出了发动机电控高压柴油喷射新方法,发明了毫秒级燃油压力波精确调控技术。揭示了高比能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诱发与蔓延新机制及抑制途径,发展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非线性动态建模与状态辨识理论,建立了燃料电池/动力电池能量混合型动力系统设计与最优控制方法。研制出系列新装置与新系统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为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成就[2]

  • 柴油动力系统控制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柴油机电子控制”5个课题中的两个课题,发明了以“电控PPVI/PVPI系统”为代表的十几项专利技术,并实现了国内首台电控多缸柴油机和首台电控柴油车的成功运行与性能考核。获得了7项鉴定成果,总体水平被鉴定为技术创新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精选全球发动机电子控制论文,在22篇论文中包含有本人4篇论文,还两次应邀在国际车用柴油机技术研讨会上作特邀报告。2000年开始,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于2004年在成都威特电喷有限公司实现规模达到万台套以上的电喷系统批量生产。并在广西玉柴实现电控柴油机的生产,所开发的电喷柴油机在国内率先达到欧Ⅲ排放标准,成为唯一产品化的国产柴油电喷系统。

  • 新型能源动力系统集成研究:

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十五”863“氢能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重大项目。大胆采用与国际同领域权威单位不同的技术路线,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能量混合型和功率混合型两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及其控制系统。形成了整套知识产权和系列化核心技术,包括25项专利,37项标准规范。研制出了“清能1号、2号、3号”三辆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其主要性能指标(燃料经济性)大大优于国际主流车型。并已经过了15,000公里的道路考核试验。通过北京国际氢能论坛、上海国际清洁汽车比赛等国际展示活动,已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认为国际燃料电池大客车市场最终会被中国占领。在此基础上,发起了面向奥运的北京国际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完成了北京氢能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和审批工作。将于年底完成第一期工程,2007年全部建成,其建设规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园之一。

  • 车用能源动力系统战略研究:

作为能源领域专家组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具体负责了交通能源相关研究。提出了发展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双重战略,受到中央最高领导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成为重大决策参考依据。

主要奖项

时间 奖项
1997年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2005年 全国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7年 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科技人才奖
2008年 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先进个人(全国劳模)荣誉称号
2008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10年 国际政府间氢能与燃料电池联盟IPHE技术成就奖
2010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7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