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歐根·貝托爾特·弗里德里希·布萊希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歐根·貝托爾特·弗里德里希·布萊希特 Eugen Bertholt Friedrich Brecht,(1898年2月10日-1956年8月14日)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奧格斯堡,德國戲劇家、詩人。其史詩般的戲劇脫離了戲劇幻覺和將該戲劇發展為左翼事業的社會和思想論壇。[1]

他的劇作在世界各地上演。布萊希特創立並置換了敘事戲劇,或曰「辯證戲劇」的觀念。[2]

1917–21年,在慕尼黑學習醫學,並在一家軍隊醫院任職(1918年)。[3]

馬克思主義劇作家與詩人

「相比於成立一間銀行,打劫銀行算是甚麼?」這句話可以成為被捕劫匪出庭時的自辯詞,如果他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的話,寫出這句話的人,正是歐根·貝托爾特·弗里德里希·布萊希特

早期作品

1922年,《夜鼓》視他的第一個成功作品。( Ter Nacht)的Trommeln(Kleist Preis)

1923年,創作《巴爾》,從此期間開始他的第一場戲。

1924年,布雷希特都住在他出生的巴伐利亞州。

1926年,《虔誠手冊》他的第一本專業作品(愛德華二世, 1924年);和他對Wedekind,Rimbaud,Villon和Kipling的欽佩。

1927年,詩集《死亡後》和歌曲集。

在此期間,他還表現出了強烈的反資產階級態度,反映出他這一代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崩潰的文明深表失望。

布雷希特的朋友們

布雷希特的朋友中有達達主義團體,旨在摧毀他們譴責的錯誤標準通過嘲諷和反諷諷刺的資產階級藝術。20代後期馬克思主義的卡爾·科爾施(Karl Korsch),是一位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曾任德國國會議員。而在1926年,布萊希特被德國共產黨開除。

1924-33年,在柏林他曾短暫地為導演Max ReinhardtErwin Piscator效力,但主要是與他自己的合夥人一起工作。他與作曲家庫爾特·威爾(Kurt Weill)一起創作了諷刺,成功的民謠歌劇 《德雷格羅申科珀》(Die Dreigroschenoper)

史詩般的戲劇

1928年,創作《三便士歌劇》和歌劇《Aufstieg und Fall der Stadt Mahagonny》

1930年,《 Mahagonny市的興衰》 。

布雷希特還寫了他所謂的《萊爾- stücke》 (示範劇) - 坦率地說教性能以外作品正統戲劇到音樂由Weill,Hindemith和Hanns Eisler。

這些年來,他發展了他的「史詩劇院」理論和一種不規則詩句的樸素形式。他還成為了馬克思主義者。

流亡歐洲大陸

1933年,後因納粹黨上台而被迫流亡歐洲大陸。

1937年至1941年之間,他寫了他大部分的戲劇作品,他的主要理論論文和對話,以及許多詩集。

1941年,經蘇聯去美國,但戰後又在美國遭到反共遭迫害。

1941-47年,在美國好萊塢做了一些電影作品。在德國,他的書被焚毀,他的國籍被撤銷。他被免去了德國劇院的演出。

1947年,返回歐洲。

1948年,起定居東柏林。

布萊希特詩作

憶瑪麗

在那湛藍月光的九月

一棵安靜年輕的洋李樹下

我擁抱著她,恬謐白皙的愛人兒

好似擁抱著一個旖旎的夢

我們頭上,美麗的夏空

有朵雲,我久久凝望

那般白潔,那般高遠

當我再度仰望時,它卻不知了去向


那日起,不知有多少、多少個月亮

飄然而落,悄然而逝

洋李樹亦逃之夭夭

你問我,後來的故事,

我對你說:不記得了

哦,當然,明白你指的是甚麼

她的模樣,真的想不起來了。

惟記當時,我吻了她。


這個吻,也差點兒被我忘得

一乾二淨,倘若不是那朵雲

那朵雲我還記得,永生難忘

白極,自天而降

洋李樹或許依然開著花

那女子或許成了第七個孩子的媽媽

而那朵雲綻放了獨獨幾分鐘,

當我再度仰望時,它已隨風飄逝。[4]

流亡年代的成名戲劇作品

布雷希特流亡年代的戲劇作品中成名:

《穆特·庫拉里》( Mutter Courage)

《艾德·金德》( ihre Kinder)

《庫拉里》( Mother Courage)

《她的孩子們》( Chir dren),

《這是三十年戰爭的編年史》;Leben des Galilei(1943;伽利略的生平);

《Der gute Mensch von Sezuan》

《 Setzuan的好女人》,一部在戰前中國的寓言劇。

《 Der Aufhaltsame Aufstieg des Arturo Ui》(1957;阿圖羅·伊(Arturo Ui)的抗拒崛(Resistible Rise)

《蓬蒂拉》(Puntila und)

《克奈希特·馬蒂》(Knecht Matti)杜林Puntila

《他的人馬蒂》,一個Volksstück(大眾戲劇)關於芬蘭農民誰之間振盪粗野的清醒和醉酒良好的幽默感;

《高加索粉筆圈》(1948年首次以英語製作)

《Der kauka sische Kreidekreis》, (1949年),講述了一個在其高齡母親拋棄它和照顧它的女僕之間爭奪孩子的故事。

榮譽與獲獎

1951年,因對戲劇的貢獻而獲國家獎金,

1955年,布萊希特獲列寧和平獎。

1956年8月14日,布萊希特逝世於東柏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