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歐陽修

移除 308 位元組, 4 年前
仕途浮沉
歐陽修生於北宋仁宗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西元1007年),吉州吉水人(今屬江西),父[[歐陽觀]],母鄭氏,四歲時喪父,與母投靠湖北隨州叔父[[歐陽曄]]<ref name="洛陽花下客">{{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人民網 | title = 歐陽修:"富養"的全能型文壇大師 曾是洛陽花下客 | url = http://book.people.com.cn/BIG5/n/2013/0529/c69360-21655521.html | date = 2013-05-29 | accessdate = 2018-12-20}}</ref>,失怙家貧處境困窘,鄭氏仍施嚴教,以荻桿代筆執子之手書於沙地(“畫荻教子” 由來),教導歐陽修博聞古詩詞,十歲從李家得唐韓愈《昌黎先生文集》六卷,手不釋卷,因其天資異稟入目不忘,日夜勤奮造就筆觸練達,雙十之年即文采出眾睥睨州郡,嘗以“廬陵歐陽修”自居<ref name="家教珍事">{{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正見網 | title = 家教珍事:歐陽修母,苦心教子 | url = http://big5.zhengjian.org/node/152917|author=齊整升 | date = 2016-05-21 | accessdate = 2018-12-20}}</ref>。
===仕途 宦海 浮沉=====三元及第===西元1029-1030 年,歐陽修於[[國子學]]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 列榜首,成為[[監元]]和[[解元]],又在來年禮部省試中掄元為[[省元]], 名符其 “三元及第”。殿試考得進士後,歐陽修扶搖之直上[[翰林]][[學士]] 、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在洛陽[[錢惟演]]下 任職備 受禮遇 一方 遊山川麗水怡然自得。任滿后回京就任[[館閣校勘]],參與編修《[[崇文總目]]》,時朝政積 弊病叢生 臣[[王安石]]推行新法, 歐陽修 與[[范仲淹]] 倡議 反安石 青苗法,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歷數載星霜 再受起用參與新政, 不敵舊勢 動干戈 ,再貶為[[滁州]]太守。 做滁州太守時,歐陽修對飲酒游山的愛好不減當年,經常帶著吏民出去游玩。據說,《醉翁亭記》的開頭原本花了好多筆墨,描繪滁州四周的山。最后這些描寫被歐陽修改成了“環滁皆山也”五個字,簡練中見雋永,成為散文史上的名句。醉時能與民同樂,醒后能用當世一流的文筆把游玩的過程記錄下來。守舊派的壓制,絲毫沒有影響歐陽修“醉翁”的好心情。為政“寬簡”,治理得井井有條,寫下名篇《[[醉翁亭記]]》, 
===放逐滁州===
歐陽修被貶於滁州太守之時,“寬簡”為政,常攜吏民出游,在《醉翁亭記》中以“環滁皆山也”形容可見一般,成為散文史上名言。
西元1054年,在京高官的歐陽修,又遭受誣陷被貶。命令剛剛下達,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歐陽修上朝辭行的時候,皇帝又親自挽留歐陽修留下來修《唐書》,因此歐陽修轉為翰林學士,修撰史書,主持《新唐書》的修撰,。
==改變科舉取士===
嘉祐二年(西元1057年),已屆知天命之年,歐陽修主持貢舉,主試進士,改變科舉取士的標準,反對當時“太學體”的文風,重視古文的體裁與議論的內容,錄取[[曾鞏]]、[[蘇洵]]以及[[蘇軾]]、[[蘇轍]]兄弟等。歐陽修以其卓越的識人之明,為北宋以及整個宋朝文學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貢獻。<ref name="洛陽花下客"/>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