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正阳门

增加 27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意将都城从南京应天府(今[[南京市]])迁到[[北京]],于是下诏改北平为北京,并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北京的[[宫殿]]和城垣,并将元大都城南城垣向南拓展近一公里,当时仍沿称丽正门。这次移建历时两年,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始建,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完工。其后,经洪熙、宣德两代,一直称丽正门,形制未变。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四年(1439年),大规模修建京师城垣和城门,修筑了瓮城、箭楼、东、西闸楼,并疏浚城壕、建造石桥、[[牌楼]],形成了“四门、三桥、五牌楼”的格局,并改称丽正门为正阳门 <ref>[https://www.doc88.com/p-454274862771.html 北京正阳门的修建与其功能的演变],道客巴巴 ,2012-6-6 </ref> 。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抵御蒙古俺答汗部不时对京师的袭掠,明世宗诏令修筑外城,仅用半年[[时间]]。
1976年,[[唐山]][[地震]],箭楼严重受损,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对箭楼进行全面大修。
1989年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集资160万元,将正阳门箭楼修饰一新,1990年1月2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 <ref>[http://news.sohu.com/20081003/n259839500.shtml 北京前门大街4天揽客99万 有选择地对游客安检],搜狐, 2008-10-3 </ref>
==建筑布局==
110,8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