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正阳门

增加 82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正阳门.jpeg|320px|缩略图|右|<big>正阳门</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06/2dcfc624d6a048ba84c83a3a154fc3cd.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96447253_18068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正阳门''',俗称前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南侧正中,是明清北京城内城的正南门,其城楼是明清北京城内九门现存的唯一一座城楼。该门始建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初名丽正门,正统元年(1436年)加盖箭楼和瓮城,正统四年(1439年)更名正阳门。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在明清两朝时多次被焚毁,又多次重建。1914年,正阳门瓮城被拆除,正阳门箭楼成为独立建筑。1988年,正阳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正阳门箭楼和城楼先后对公众开放。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意将都城从南京应天府(今[[南京市]])迁到[[北京]],于是下诏改北平为北京,并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北京的[[宫殿]]和城垣,并将元大都城南城垣向南拓展近一公里,当时仍沿称丽正门。这次移建历时两年,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始建,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完工。其后,经洪熙、宣德两代,一直称丽正门,形制未变。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四年(1439年),大规模修建京师城垣和城门,修筑了瓮城、箭楼、东、西闸楼,并疏浚城壕、建造石桥、[[牌楼]],形成了“四门、三桥、五牌楼”的格局,并改称丽正门为正阳门 <ref>[https://www.doc88.com/p-454274862771.html 北京正阳门的修建与其功能的演变],道客巴巴 ,2012-6-6 </ref> 。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抵御蒙古俺答汗部不时对京师的袭掠,明世宗诏令修筑外城,仅用半年[[时间]]。
1976年,[[唐山]][[地震]],箭楼严重受损,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对箭楼进行全面大修。
1989年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集资160万元,将正阳门箭楼修饰一新,1990年1月2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 <ref>[http://news.sohu.com/20081003/n259839500.shtml 北京前门大街4天揽客99万 有选择地对游客安检],搜狐, 2008-10-3 </ref>
==建筑布局==
五牌楼:指正阳门前那座“六柱五间”的跨街牌楼。在明代京城九门都建有牌楼,唯独正阳门牌楼的规格最高,有五个开间。如今只有正阳门牌楼得到复建。
 
==视频==
===<center> 正阳门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老北京的象征——前门大街(798大讲堂)</center>
<center>{{#iDisplay:o05191uk2gv|560|390|qq}}</center>
<center>百年老街前门大街,老北京的象征正阳门大街</center>
<center>{{#iDisplay:o0357xtmnct|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110,8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