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残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残雪(1953年5月30日—) ,原名邓小华湖南耒阳人。中国作家,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


2019诺贝尔文学奖陪率榜上,残雪上榜,高居第三

在2019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残雪上榜,高居第三,热度超过日本村上春树,引起极大关注。[1]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她。

2012年,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有人要他预测当年诺奖的获奖人,他说,我不预测,但是我希望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

莫言对残雪的推崇并非一己之好,要知道,这个在中国读者中鲜为人知的女作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超莫言。

2019年诺贝尔奖前夕,中国作家残雪一度与村上春树并列,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热门人选。残雪是谁?她的作品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认为她有望获得诺贝尔奖?[2]其实残雪并不“怪”。不吹不贬,不敢评价,有一说一。

2019诺贝尔奖颁出,落选的残雪还是火了

2019诺贝尔奖颁出,落选的残雪还是火了[3]残雪未获奖 。此前,在英国博彩公司 Nice Odds 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当中,中国作家残雪一度超过每年的大热门村上春树,进入前三。

尽管今年残雪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次诺奖掀起的热潮已经把她带入了国内大众读者的视野。据悉,残雪的所有作品都在紧急加印,并且有一套总计30本的典藏文集在陆续出版,其中包含她的文学作品、哲学作品,以及评论作品。

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

残雪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有三最:作品被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拥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研究她的机构。

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七百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

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残雪是目前唯一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的中国作家,她还获得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提名,入围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短名单。

她被称作“中国的卡夫卡”[4]也有人说她是中国最接近鲁迅的作家。

人物生平

残雪的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长,母亲也在报社工作。

1970年后历任街道工厂工人,个体裁缝。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黄泥街》、《山上的小屋》。

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7年开始对卡夫卡博尔赫斯莎士比亚歌德但丁鲁迅等中外著名文学大师经典作品的解读。

2015年,残雪的作品获得美国纽斯达克文学奖提名;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提名;获得英国伦敦独立外国小说奖提名。

创作思想

她深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但“她的文学风格绝不是照搬西方现代派或先锋文学,她是用自己在中国大地上体会到的生活,去吃透西方现代文学的神髓,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念和文学道路。”

她的文字天马行空,剑走偏锋,她撤下文明人身上的遮羞布,不仅写出了人类生存的悲剧,而且将人本质性的卑劣、丑恶与龌龊揭露得淋漓尽致。

楚巫文化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残雪的文学创作中。 残雪作为一个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作家,始终以从外部世界窥探内心世界的眼光,进行无处不在的文化编码和传播。

残雪是为数不多的敢于自称为女权主义者的人,她坦言自己的作品"里面写的是女性解放"。正是在心中有明确的女性意识,她才特别关注女性的生存,特别反感既定的女性角色,她要创造一种全新的女性。通过自己的作品,给女人们实现一次大换血。

残雪的世界之所以给读者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源于她的这些主人公们。她赋予了她们一种恶的力量,她要以恶来引起人们对女性的关注。

作品

残雪作品集:《从未描述过的梦境》。

文集

《残雪文集》(四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

《残雪自选集》,海南出版社,2004年。

长篇小说

《突围表演》,香港青文书屋,1990年。

《五香街》,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即《突围表演》)。

《单身女人琐事记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

《最后的情人》,花城出版社,2005年。

《边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

《吴芳诗小姐》,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

《新世纪爱情故事》,作家出版社,2013年。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

《黑暗地母的礼物(下)》,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

《赤脚医生》,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

中短篇小说

《黄泥街》,台湾圆神出版社,1987年。

《天堂里的对话》,作家出版社,1988年。

《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台湾远景出版社,1990年。

《思想汇报》,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

《辉煌的日子》,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奇异的木板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美丽南方之夏日》,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蚊子与山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1年。

《长发的遭遇》,华文出版社,2001年。

《松明老师》,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

《爱情魔方》,民族出版社,2004年。

《从未描述过的梦境》,作家出版社,2004年。

《双重的生活》,台湾木马文化,2005年。

《传说中的宝藏》,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

《暗夜》,华文出版社,2006年。

《末世爱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散文及评论

《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解读博尔赫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残雪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地狱的独行者》,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艺术复仇》,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残雪访谈录》,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

《置身绝境的操练》,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

《温柔的编织工:残雪读卡尔维诺与波赫士》,台湾边城出版社,2005年。

《残雪文学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趋光运动: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

《黑暗灵魂的舞蹈:残雪美文自选集》,文汇出版社,2009年。

译作

《史达林晚年离奇事件》(与邓晓芒合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

=作品外文译本

《天堂里的对话》,美国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

《苍老的浮云》,日本河出书房新社,1989年。

《布谷鸟叫的那一瞬间》,日本河出书房新社,1990年。

《残雪小说集》,义大利理论出版社,1991年。

《绣花鞋》,美国霍特出版社,1997年。

《天空里的蓝光》,美国新方向出版社,2006年。

外部连结

残雪的新浪博客[5]

残雪在麻省理工大学的个人页面[6]

国际汉学研究 - 马悦然[7]

李天明:〈残雪《山上的小屋》的象征意义〉。[8]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