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殷商

於 2021年4月30日 (五) 14:25 由 八一精神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殷商</big> ''' |- | File:C8177f3e6709c93d937ff61b913df8dcd00…”)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殷商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商的先世商族是興起於黃河中下游的一個部落,傳說它的始祖契與禹同時。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盤庚死後,王位由其弟小辛繼立。小辛死後,傳弟小乙。小乙死後,繼立的是自己的兒子武丁。在武丁統治的五十幾年間,是商王朝最為強盛的時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商朝的王位繼承制度,前期為兄終弟及,後期為典型的父死子繼。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成湯時期的國家權力已經初步確立,奴隸制的社會秩序亦已穩固。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符號。商朝勢力範圍以內和以外分散有許多遠較商族落後的方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目錄

簡介

五帝帝舜時期,商人的始祖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君主仲丁時,商朝的國都開始了頻繁的遷移。至盤庚時,又將國都遷至北蒙,改名為「殷「」,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此建都長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對商先王宗廟所在的商國舊都商邑(今商丘)的尊稱,在戰爭中稱呼己方軍隊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擁有對整體國家或族群的泛稱。甲骨卜辭、古本《竹書紀年》等早期文獻均稱這個朝代為「商」,《尚書》《史記》等文獻稱呼商朝為「殷」,這兩種稱呼並見於先秦的文獻中。元明時代的今本《竹書紀年》等文獻稱它為「殷商」。在先秦文獻中,《尚書·召誥》用「大邦殷」稱呼商國。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辭資料中,尚未發現可解讀作「殷」的甲骨文字。

評價

湯以德立威,厲兵秣馬,使臨近部落紛紛歸附。商族在滅夏前尚處于氏族社會末期。此時商族內部的不平等、奴役和剝削等現象亦早已產生,但相對於夏王朝的統治來說要寬鬆、緩和得多。湯亦注意取得國內的擁護和支持。「湯以寬治民,而除去邪」,「夙興夜寐,以致職明。輕賦薄斂,以寬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窮困。吊死問疾,以養孤孀。百姓親附,政令流行」。成湯的勤政薄斂體恤民情等舉措,對籠絡人心,鞏固統治,積蓄滅夏力量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他的行為不僅得到本族人的擁護,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國人民十分嚮往。因此,也就有了「湯修德,諸侯皆歸商」的局面。商湯的活動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此時商的力量雖已有較大發展,但相對於夏仍然弱小,不得不暫時臣服於夏。夏桀出於猜忌將商湯召來並囚之於夏台。 [1]

參考文獻

  1. 殷商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