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母亲的忌日(刘占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母亲的忌日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母亲的忌日》中国当代作家刘占林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母亲的忌日

农历二○○五年十一月十三日,是母亲去世的那一天,讫今己十八年了。我远忘不了那一天。

“快回家!妈快不行了,你赶快给学校请假,马上回家。″

母亲弥留之际,我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我隐隐约约有一种不祥之感。当时,我在贺兰三中刚刚上完第一节作文课,接到电话后,总有一种天快要塌下来的感觉

于是,我给学生匆匆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最难忘的一天》,学生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我也匆匆开始踏上赶往回家去见母亲最后一面的路上。

一路往回赶,我泪流满面。心想,老妈呀,你一定要扛住,千万要扛住!儿子,马上就回去见到您了!无论如何,你也要等一等儿子。见上您最后一面,千万不能丢下您的儿女……我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回到您的身边。

冬日的太阳是无情而匆忙的落山游子。一路上,内心很担忧。最不敢看到的,就是人人伤心难过一一撕心裂肺的场面。我飞快的向老家赶路,我离老宅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一一老远就听到了哭声,这意味着母亲因等不及与儿女见最后一面,她就匆匆而去了。一直悬着的心,忽然沉沉的落地了。该来的终于来了一一那个令我万分担心恐惧的噩耗!在无数的冬日里扛过九九八一难的老人一一终于撇下了她自己的子孙后代,撒手人寰。

之前,我在路上走的很痛苦:一边抱道侥幸心理;一边很内疚自责,心情颇复杂!是的!我想拖延时间,拖延那个让儿子不想见到的场面一一平生最遗憾最痛苦的场面。我怕回去,我怕见到早已离世的母亲;怕见到弥留之际的母亲。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世界上那个最疼爱我的老人一一就这样匆匆忙忙的走了。

一群人在院子里,屋子里,穿梭着,忙碌着。二嫂三嫂,三婶,户下的亲戚,村子里的男男女女,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如今都变得那般的陌生。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肃穆,他们的脸上还挂着泪水,看见我,他们都忙着和我打招呼,三婶一手抓住我,一边哭道: ″你老妈刚刚还念叨着你们,一眨眼的功夫,人就断气了。她的身子还热着,手还热着,你可是第一个回来看见你妈的人了,你妈也算是没有白疼你一场。她也算是有福之人啊!在阳间,没有患一天疾病,也没受过罪!行了一辈子的善!积了一辈子的德!门口来个乞丐,她都要把锅里的饭盛给乞丐吃!八十好几的老人了,到完的时候,头脑都不糊涂!真是个好修行啊″。

我的大脑迟钝而空白。面对身边的婶婶嫂子,她们的声音扑面而来,我却充耳不闻,她们的面孔,我视而不见。我一个箭步,向着母亲的炕边扑过去。为母亲正准备换寿衣的二嫂三嫂发现了我一一我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把他们撇开,丢下自己!那一刻!我在发狠!我在发飙!我简直疯了!那一刻!我实在想不通!内心既憋屈又痛苦!当时,内心在赌气!谁敢阻止我挽救母亲的生命,我就和他玩命……我简直失去了理智。我不想让母亲离开我,离开这个世界!我内心深处,根本无法承受失去母亲之痛。我甚至认为,我回来不是看母亲的,我是挽回母亲生命的救命稻草!母亲那般慈善,她怎么可能忍心离开她的至亲至爱的子孙呢?

我想:这一次,儿子回家,根本不是与母亲抉别的,而是回来与母亲膝促谈心,拉家常的。是来挽救母亲生命的,不是见母亲最后一面的。然而,当我端祥母亲的遗容时,她还是那般慈祥的端坐在炕上,靠在被褥上,躺着,一动不动。我抚摸着母亲的手,还是那般的柔软,那般的温暖。她似乎睡着了,面色白里透红,似乎还有呼吸和心跳!似乎还有许多话,没有向她的子孙们诉说完。

″妈一一,快醒一醒,妈一一,我回来了!睁开眼睛看看我吧!你的儿子回来了″,我呜呜呜地哭着,呼叫着!

就这样,我与母亲说着笑着,最后,我不由自由地就放声大哭。我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哭过!在我的记忆里,只有童年时有过。按老人讲,完了老人,女儿儿媳妇才会哭!而我在母亲面前,是不会哭的孩子。在农村,妇女失去亲人才会哭!她们有板有眼,有腔有调,很会哭一一她们用哭腔,把老人一生的善良和美德,以及对子女的无私奉献,淋漓尽致地哭唱了出来!表面是倾诉悲伤的故事,实际上是在歌颂已故老人的丰功伟绩!

那一年,我是一个中年男人,性格木讷内向,不善言谈,从来不知道因失去老人如何给老人哭唱?也没有过这方面的研究和经验。突然间,世界上那个最疼爱我的人,离开了我一一我怎么也无法接受!我没有一点儿心里准备,更不可能像别人的女儿哭亡父亡母时那般会哭唱会倾诉?但是,我哭了,我还是大哭了一场一一我像幼稚的孩童,突然失去了正在哺育他的母亲那般绝望痛苦!那一刻,我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和悲伤。我是面对着亲人和本村的三婶二嫂三嫂,彻骨般地渲泄着一个儿子丧母后的那股无腔无调的痛苦和无助的嚎啕大哭。我无师自通、振振有词的哭着、嚷着、闹着、指责着、内疚着……自编自导自演着哭诉着。哭诉中:我哭母亲不应该撇下我们的怨言,我哭母亲去世后,儿孙们再也听不见她谈笑风生而肝肠寸断的追悔与痛苦,我哭母亲每年除夕之夜,她苦苦地等待着我和妻儿们拖着疲惫不堪饥寒交加的身体骑着自行车,从暖泉卖完春联和烟花爆竹后回到家里,终于能吃上她亲手做的那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我哭母亲,因大中午我开着四轮拖拉机在自家田间地头犁地而无法回家吃饭时,踮着小脚,一步一步从家里为我端来了午饭,我哭母亲口中没有给子孙们唱完的那一首首的童谣,我哭母亲该伺候过多少次儿媳妇和女儿们做月子的艰辛,我哭母亲为子孙们尚未讲完的马家湾子、伊渠梢子和季家外公外婆的故事,我哭母亲如何待大自己的七个儿女?又给自己的儿女带孩子?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和农活?我哭母亲勤劳、节俭、清贫、仁义、厚道的一生……我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简直像一个娃娃一般,哭的没完没了,哪像一个大人啊?拿住点,控制住自己!哪见过哭这么长时间的人?忍一忍就好了,我们都晾在这里半个多小时了,被你的哭诉声深深地感动的哭了一阵又一阵!你是个大男人,哭起来比村子里的女人还会哭!大家都有事,都忙着呢,差不多就行了!老妈在另一个世界里,早就听到你的哭声了,还有你天下的委屈!她早就领教了,只是这寿衣不能耽误的时间太长了,你是个大孝子,我们都知道,老妈一旦尸骨僵硬了,寿衣就没法穿上,如果你能担当起这个罪过,你就尽情的哭,哭上三天三夜,也没人管你!″

显然,三嫂的几句话中,既有像哄小孩子止哭的慰藉语,也有嗔怪和制止我的不懂事理,像跑马拉松式的哭诉,也有给我戴高戴的夸奖……总之,她的话,如一盆凉水,让我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好像把我从痛苦的深渊中拽上了岸似的,我立马停止了哭声,屋子一下安静了许多。

这时候,嫂子和婶子们仿佛给了我一个台阶下,连哄带劝,把我连推带搡,骗到了门外,我扶着门框,我的眼眶里,一直含着痛苦的泪水,情不能自已!她们一边关门,一边开始为母亲换下了阳衣,穿上寿衣,一边说: 老妈身上哪有肉啊?身子骨这么轻?这幺小?只不过是一个大骨头架子撑着!看看这腿多细呀,还没有小孩子腿上的肉多。

后来,我才明白三婶说的老人去世后,第一个回家见到去世老人的儿女,包涵的真正的含义。老人逆留之际,对子女来说,第一个守着老人去世的人,或者是第一个能赶到老家见到病床的老人的人,才是能够接到老人大吉大利的人;同时,对于不久于人世的老人而言,也能接到儿女孝敬他的福气的。这种福气,也能接到下几辈子子孙后代的身上,传承下去。

这当然是后话。

不久,我哭母的事情,在村中里传得沸沸扬扬。成为孝敬母亲的一段佳话。

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母亲离世的原因无法接受。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月、多少年之后,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的疑惑是一一母亲那么硬朗,身体那么健康的一位老人,为什么说没了,突然就没有了呢?身边照顾母亲的人,都干什么去了呢?再后来,抛开质疑,连我自己都认为这种质疑除了没有任何意义之外,只有自嘲。我自己反问自己,你有什么资格来指责守在母亲身边的人呢?你不是孝顺吗?你怎么不知道伺候弥留之际的母亲?你才敬孝了几天?是啊!我羞赧于自己的愚蠢与无知的抱怨!难道他们是神仙吗?他们有何能何医?一一才能挽救母亲的生命呢?他们不是华佗,也不是扁鹊,更不是诸葛亮,能掐会算,能起死回生。但是,那段时间,无论任何人劝我,我都无法从失去母亲的阴影中走出来,无法从痛苦的煎熬中走出来。由于思母心切,一日胜似一日,甚至常常在梦境中出现与母亲谈笑风生的情景。

如何才能从思母、恋母中走出来呢?我该怎么做?

于是,我开始试图写檄文,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写日记。我试图用这种方式释怀内心的痛苦与郁结。

随着年龄的增大,冥冥之中,我深知: 早已在另一个天国生活了十八年的母亲,永远也没有忘记她的儿女,甚至,她老人家比我们更加念念不忘于我们。

于是,每年农历的十一月十三日,便成了儿女们缅怀母亲的纪念日。(当然,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一一母亲诞辰),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冬至,除夕等日子,我们都会为父母送冥钱,以示缅怀。)

我知道,还有更多的子孙亲人亲戚们,他们更思念母亲,只不过,他们不像我这样“张扬″一一他们总会把思念母亲的情愫都藏在心里,虽然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去表达,但他们也会用他们的方式去缅怀我们伟大的母亲。

后来,在我的作文课上,我为学生朗诵了我写的《解读母亲的遗照》《等肉下锅》《哭母》《婆婆的花箱子》……学生们听后,个个泪流满面![1]

作者简介

刘占林,贺兰县第二中学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