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母系氏族

增加 277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母系氏族.jpg|缩略图||center|[https://p3.ssl.qhimgs1.com/sdr/400__/t01dee71e360438d199.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0354903593433897 来自搜狐网]]]
}}
'''<big>母系氏族</big>''' ('''英語: matriarchal clan''' ) ,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社会,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类体质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称作"新人",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到母系氏族制后期,[[现代人]]形成,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遗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等;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 [[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先始,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死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
==社会特点==
新石器时代 [[ 社会经济 ]] 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旧有氏族的狭小格局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劳动技能的熟练,使人们以比较小规模的集体为单位从事生产成为可能。在这样的集体中进行生活也更便于 [[ 管理 ]] 。于是,随着 [[ 人口 ]] 的增殖,原来的氏族除继续分离出血缘氏族之外,在氏族内部又出现若干母系亲族。
婚姻形态也有所改变。还在群婚制盛行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存在某种或长或短时间内比较固定的成对配偶的同居。以后,由于妇女主动要求比较长久地与某一个男子结合,于是就逐渐向对偶婚转移。对偶婚形态下的夫妻关系不是独占的同居,两性的结合仍比较松散,多采取以女方为主的男方走婚形式。
按母系计算世系,是母系亲族最重要的特征。
母系亲族有过继养女的传统习惯。当母系亲族没有 [[ 女继承人 ]] 时,全族都会焦灼不安,族长要召集全体成员商量,并决定向其他人口众多的母系亲族请求过继 [[ 养女 ]] 。对方如果同意,就接受礼物,并在本氏族举行祭祖仪式,宴请氏族的成员,向大家禀报将本亲族女子过继给外亲族为养女的缘由。氏族首领为该女子祈祷,并祝福她去外亲族后,多生子女,延续后代。迎受养女的亲族也要举行祭祖仪式,向祖先禀告增加新的成员,并为该女更换姓名。然后,亲族成员共餐,同庆同乐,以示祝贺。养女在新的亲族中与其他成员享有同等的权力和义务。成年后,如有 [[ 威信 ]] [[ 能力 ]] ,也可以主持 [[ 生产 ]] [[ 生活 ]]
[[File:T012f776f794d3d8b2e.jpg|缩略图]]
接收养女,是面临绝嗣险境的母系亲族得以传宗接代转危为安的重要手段。
小孩子在长大之后,要举行成年仪式。因为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自小从母亲居住,并由母亲和舅舅抚养,所以其成年仪式也要由母亲和舅舅操办。
古人生活条件艰苦,寿命较短,性成熟也早,故小孩子到13岁便步入成年。在此之前,他们不算社会的正式成员,也不享受亲族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在成年人的心目中,小孩子还没有灵魂。成年仪式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亲族的成员聚集在火塘附近, -- 祭祖 ]] 之后,成年男女脱下孩提时所穿的麻布长衫,换上成年人的正式服装。女人上着短衣,下穿百褶裙,戴包头。男子戴帽,穿长袍和裤子。所以这种仪式又可称作穿裙子仪式和穿裤子仪式。仪式结束后,亲友纷纷向姑娘和小伙子赠送礼品,并向他们致以良好的祝愿。
母系亲族有公共墓地。凶死者土葬。凡属正常死亡者则实行火葬。骨灰装在麻布口袋中,按 [[ 辈份 ]] [[ 性别 ]] ,老者在上,少者居下,男左女右,依次安放在坟山的石岩下或树洞中。若干年以后,骨灰袋散碎,人们再将凌乱的 [[ 骨灰 ]] 堆积一处掩盖,形成不分辈份和性别的合葬坑。 [[ 亲族 ]] 的成员生前由共同的母系血缘关系集中居住,死后依然按母系血缘关系掩埋在同一个墓地。没有 [[ 夫妻 ]] 合葬,因为男 [[ 配偶 ]] 是外亲族的人。
==文化遗址==
==存疑争议==
人由 [[ 猿猴 ]] 进化来的达尔文理论与原始社会都是从母系氏族逐渐发展为父系氏族的分期是不一致的。而且考古资料不能证明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非常复杂的人类社会,其原始社会的进化都是从母系氏族变为父系氏族并不一定是普遍规律。
[[File:母系氏族10.jpg|缩略图]]
目前有学者认为,在先秦两汉的大量文献记载中可以证明,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以母系 [[ 继嗣 ]] 制为原则建构起社会组织的 [[ 母系社会 ]]
但是在中国 [[ 古代 ]] 传说中,只有 [[ 女娲 ]] [[ 西王母 ]] 可能是最典型的母系氏族故事。而大量存在的 [[ 伏羲 ]] [[ 炎黄 ]] [[ 三皇五帝 ]] 及班同在《汉书.古今人表》等中从远古开始记载的历代首领:太昊帝伏羲氏、 [[ 女娲氏 ]] [[ 共工氏 ]] [[ 容成氏 ]] [[ 大廷氏 ]] [[ 柏皇氏 ]] [[ 中央氏 ]] [[ 栗陆氏 ]] [[ 骊连氏 ]] [[ 赫胥氏 ]] [[ 尊卢氏 ]] [[ 沌诨氏 ]] [[ 昊英氏 ]] [[ 有巢氏 ]] [[ 朱襄氏 ]] [[ 葛天氏 ]] [[ 阴康氏 ]] [[ 亡(无)怀氏 ]] [[ 东扈氏 ]] [[ 帝鸿氏 ]] ,到 [[ 炎帝 ]][[ 神农氏 ]] ,中间还有烈山氏、归臧氏,到黄帝轩辕氏。以后是少吴帝金天氏、颛顼帝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和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后氏,极少是女性。而且即使女娲氏确实曾经 作为一个发展阶段,也不能证明中国的众多地域、诸多民族都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发展规律。
按照 [[ 人类文化 ]] 学的观点看,作为最古老的文献 [[ 《山海经》 ]] 也没有发现多少母系氏族的踪迹。自然界中众多动物世界并不是母系社会,其中最典型的母系社会是蚂蚁,但是遗憾的是,人类并不是由蚂蚁直接进化来的!
虽然 [[ 摩尔根 ]] 的社会理论是从西方传人中国的,但放眼世界,这种教条早已受到国外传播学派、 历史学派、功能学派、心理学派等许多人类学家的质疑和挑战。目前,绝大多数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根据他们所见到的 [[ 人类学 ]] [[ 民族学 ]] 的资料,对此模式都持否定态 度。如 [[ 英国 ]] 著名的人类学家 [[ 马林诺夫斯基 ]] 从其功能主义出发,在介绍了"母系原理,即一切通过母亲继承"之后明确指出:"女性家族的真正保护者不是女性自己本 身,而是她们的兄弟。如果把这一现象归结为一般公式的形式理解,是否可以这样说:一个家族的势力和功能,继承者是 [[ 女性 ]] ,实际行使者是各代的 [[ 男性]]" 。
==參考來源==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Category:601 史學]]
4,6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