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比干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比干庙,为殷商宗室比干之庙,位于中国河南省卫辉市西北,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干墓为周武王所封国神,北魏太和十八年建庙,唐太宗宋仁宗、元仁宗都对比干庙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建。

比干庙坐北朝南,前庙后墓,占地44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照壁、山门、二门、三门、享殿、日月坊、墓冢等建筑。享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墓冢直径50米,高6米,周围广植古柏。

比干庙是中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被称为天下第一庙,比干墓又是第一座史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故被称为天下第一墓,比干庙有据传为孔子用剑刻的碑,上书有“殷比干莫”(“莫”字通“墓”)几个字,可能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笔迹,又被称为天下第一碑[1]

景区简介

比干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爱国谏臣,因直谏被剖心,葬于卫辉城北三公里处。武王伐纣后感念其忠心,为其封墓,并铸铜盘铭曰:前岗后道,左林又泉,万世之宁,兹焉是宝。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魏孝文帝因墓建庙。

比干庙庙宇坐北朝南,古建筑规模齐备,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现占地400余亩。主体建筑有比干庙牌坊、比干财富文化广场、丹心牌坊、神道、长福广场、照壁、山门、仪门、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大殿后以阴阳墙相隔留存有巨大的“天葬墓”。鳞次栉比,各具特色,为我国庙墓合一的经典古建筑群。庙内花木扶疏,苍柏遮顶,环境幽深。

比干庙碑廊内保存有大量历史文化珍品,真草隶篆等各类字体的历代名人石刻千姿百态,碑碣林立。比干是忠义精神的化身,是中国谏诤文化的代表者即“谏臣极则”。周武王在兵戈将熄之际,派大臣封比干之墓(《尚书·武成》),题写铜盘铭;墓前古亭残碑上镶刻着“殷比干莫”四个字,据考证为孔子剑刻遗迹,为孔子传世唯一真迹。北魏孝文帝在危机四伏之中,两次亲临吊祭,创建庙宇,慨叹“胡不我臣”;其“吊比干文”碑,1963年列为省重点文物。这是一通集文学与书法价值很高的石刻珍品。文内颂扬了比干“千金岂其吾珍兮,皇与宝余所中”的爱国主义节操。历代金石集录多有收载,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唐太宗在戎马倥偬之时,祭祀封谥,疾呼“惜善爱仁”;乾隆皇帝虽享受着太平盛世,但在内心深处,渴盼臣子能像比干一样“披沥以陈,甘于殒弃”……乾隆御碑为乾隆帝遗世唯一一通正楷碑,林氏姓源碑为研究林氏起源、分布、社会演变提供了重要实物。

比干的尽忠惨死令天地动容。开心柏、没心菜、天葬墓蕴天地之灵气,藏自然之精华,彰显着忠义精神的亘古皎洁,为比干庙留下了众多美好动人的传说,其景物本身也构成了千古之谜。

比干以忠勇为著,历代尊崇,万代敬仰。孔子以“仁”称之,唐太宗追赠其为太师,谥忠烈公,元顺帝加封其为仁显忠烈公。后世尊为谏圣。

比干死后,周武王发动牧野大战灭商,诏回比干陈氏夫人和儿子,正式赐其子姓林,比干成为林姓的太始祖。比干庙也是林氏家庙。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四和十月廿五,海内外比干后裔、林氏儿女纷至沓来,拜谒先祖、传承家风,使比干精神得以光大发扬。在过去的岁月里,世林总会、泰林总会、福建晋江、石狮等海内外林氏宗亲团体、广大比干后裔、林氏儿女和各界人士纷纷捐资捐款,关心支持比干庙的开发建设。尤其是1992年来,新乡市、卫辉市政府连续举办20余届比干诞辰纪念活动,比干庙、林氏祖庭成为林氏拜祖圣地。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沉淀,比干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象征和载体。

在民间,人们视比干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尊其为文财神、文曲星,世享馨香。另外,比干还是裘皮行业的始祖。姓氏血缘中,萧钟叶尤沈林六籣同堂,王孙辜(上比下干)纪柴林血缘同宗。

公元1917年和1934年,林森曾两次派代表来卫辉祭谒,拟恢复春秋祀典,发还比干庙产拟大规模重新修建,并创建“国粹大学”,弘扬比干精神。

历代官祭和民祭形成了丰富的祭祀习俗。祈福避禳、求财问禄,浓郁的财神信仰,经久不衰,香火鼎盛。2007年,比干祭典被列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比干诞辰百年大典,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国侨联、河南省政府各级政要和海内外各界人士、比干后裔共聚比干文化广场,隆重祭拜比干公,活动规模大、影响深、意义远,为历年来之最。每年农历四月初四的比干诞辰纪念活动已日渐成为河南著名的活动文化品牌[2]

目前,景区环境优美、设施更加完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是广大游客游览观光和海内外比干后裔寻根谒祖、陶冶情操的圣地。

视频

比干庙 相关视频

新乡卫辉比干庙
林氏太始祖比干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