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畢國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畢國強,男,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核心骨幹。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畢國強
民族 漢族
學歷 博士

個人簡介

畢國強,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67年出生,籍貫:河北。1989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96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獲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1996-2000年於加州大學[1]聖迭戈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0年起歷任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7年受聘於中國科技大學[2]


組建神經物理學實驗室及神經光子學工作站。現為我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兼職副教授。曾受邀為Ann. Rev. Neurosci., Trends Neurosci. 等期刊撰寫特邀綜述,並於美國Woods Hole海洋生物實驗室(MBL)等機構主辦的多個國際課程及研討班講學。獲Burroughs Wellcome Career Award, Chancellor's Distinguished Research Award等學術獎。在Science, Nature, J. Cell Biol., J. Neurosci., Nat. Neurosci., PNAS等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被引用2000 余次。曾獲Burroughs Wellcome Career Award等學術獎。在Science, Nature, J. Cell Biol., J. Neurosci., Nat. Neurosci., PNAS等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被引用1700 余次,其中6篇單篇引用超過100次。

研究成果

1)發現受控胞吐作為細胞膜修復的機理,開闢了細胞生物學研究的一個新方向;

2)發現海馬神經元突觸可塑性對精確放電時間的依賴性(STDP),該工作被稱為九十年代神經科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3)發現離體神經網絡集體性迴響活動,為研究網絡的功能與機理提供了獨特的條件。

研究方向

神經元及神經網絡的活動與可塑性是大腦認知與思維功能的物質基礎。神經物理學實驗室的主要研究工作綜合電生理、光子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計算模擬等多學科手段,(1) 分析從單個突觸到網絡層次上神經可塑性的基本原理與定量規則; (2) 揭示在不同時空尺度下分子、細胞信號傳導與整合的機制; (3) 並以最近發現的神經網絡迴響為基礎,搭建起連接分子機理與系統功能的橋樑,進而構建具備初步認知與學習功能的新型神經元網絡; (4) 同時結合我校與微尺度國家實驗室的學科交叉優勢及國際合作,發展和應用以光子學、微機電系統、納米材料等技術為基礎的神經物理學新方法。

通過交叉學科研究及國際交流,神經物理學實驗室也將致力於培養掌握前沿科學研究方法與尖端技術、視野開闊、勇於創新的多學科人才。

代表論文

1. Volman, V., Gerkin, R., Lau, P-M., Ben Jacob, E., Bi, G-Q. Calcium and synaptic dynamics underlying reverberatory activity in neuronal networks. Phys Biol 4:91-103 (2007).

2. Lau, P.-M. & Bi, G.-Q. Synaptic mechanisms of persistent reverberatory activity in neuronal network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2: 10333-10338 (2005).

3. Bi, G.-Q. & Rubin, J. Timing in synaptic plasticity: from detection to integration. Trends Neurosci 28: 222-228 (2005).

4. Wang, H. X., Gerkin, R. C., Nauen, D. W. & Bi, G.-Q. Coactivation and timing-dependent integration of synaptic potentiation and depression. Nat Neurosci 8: 187-193 (2005).

5. Bi, G.-Q. & Poo, M.-M. Synaptic modifications by correlated activity: Hebb's postulate revisited. Ann Rev Neurosci 24: 139-166 (2001).

6. Bi, G.-Q. & Poo, M.-m. Distributed synaptic modification in neural networks induced by patterned stimulation. Nature 401: 792-796 (1999).

7. Bi, G.-Q. & Poo, M.-m. Synaptic modifications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Dependence on spike timing, synaptic strength, and postsynaptic cell type. J Neurosci 18: 10464-10472 (1998)。


參考來源

  1. 加州州立大學,360網, 2013-06-22
  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60網, 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