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俊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毛俊辉,BBS(Fredric Mao Chun Fai,1947年2月3日-),生于中国上海,毛氏自2001年4月1日起担任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至2008年3月31日卸任,历时七年。现为香港话剧团的桂冠导演。
毛俊辉 (话剧导演) | |
---|---|
出生 | 中国上海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艺术总监 |
知名于 | 香港戏剧教父 |
知名作品 |
《太平洋序曲》 《基佬四十》 《三个受伤的警察》 《龙在中国》 《暴疯语》 |
简历
毛俊辉年少时随父母从上海移居香港后在昔日位于九龙城的伯特利中学读书,后在浸会学院外文系修读英国文学,于1968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戏剧,追随演技导师桑福德·迈斯纳学习,并获得戏剧艺术硕士学位。留美期间毛俊辉投身剧场、电影、电视的导演和演戏工作,更参与演出百老汇音乐剧。在27岁时曾任美国加州拿柏华利剧团艺术总监,及后担任纽约新美亚剧团副总监。
于1985年,毛俊辉回香港任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其学生包括黄秋生、詹瑞文、甄咏蓓、谢君豪、刘雅丽、苏玉华、刘玉翠、陈锦鸿及张达明等。直到2001年才转任“香港话剧团”的艺术总监[1]。
2002年,毛俊辉被发现胃部出现淋巴肿瘤,并在胃部扩散,需立即以手术割除整个胃部,并需接受化疗。[2][3]
资讯
日前,被誉为“香港戏剧教父”的桂冠导演、戏剧教育家毛俊辉先生在北京与戏剧界专家共同探讨“戏曲与现代舞台艺术的结合点”等议题,戏剧学者宋宝珍、杨干武、傅谨、戏剧制作人袁鸿、青年导演顾雷、戏剧评论人石玲玲、颜榴、水晶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地媒体共同参与了讨论。
毛俊辉导演结合自己自幼的戏曲学养和传承功底以及最近与戏曲相关的两项舞台创作《情话紫钗》(粤曲与话剧相结合的舞台作品)和《曙色紫禁城》(根据话剧《德龄与慈禧》改编的京剧)谈到自己在戏曲改革方面的一些心得,他表示,中国诸多形态的戏曲有着非常深厚的范式美感和传统技巧,但这些范式和技巧又常常令演员在新的现代戏创作方面受到束缚,演员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这些定式所“困”住,而很难在新的角色创作和“真情实感”上有所突破。这就导致了京剧、越剧、粤曲等许多剧种总是在唱老戏,而一些新创作的戏很难吸引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如果要让戏曲“与时俱进”,就一定要在表演形式上有新的突破才行。[4] 大公网讯(记者李望贤 黄仰鹏)香港亚洲演艺研究创办人及总监毛俊辉参与内地与港澳文化产业合作论坛时,呼吁大湾区共同推动粤剧创新。他指出,随著时代环境社会变迁,观众欣赏表演艺术的口味和习惯有了很大转变,传统戏曲要思考如何引起新时代观众的共鸣。
他以3月份在香港艺术节对《百花亭赠剑》进行的创新尝试举例,探讨粤剧发展新方向,例如放弃部分传统念白的锣鼓点,删减一些重复情节,增强叙事的节奏感等,取得较好的反响。他在论坛现场播放《百花亭赠剑》的片段,观众反应热烈,纷纷举起手机 拍摄。
毛俊辉呼吁,大湾区文化相通,在粤剧方面的合作可以大有作用,希望大家一起行动起来。[5]
视频
电影
荣誉
毛俊辉五度荣获香港戏剧协会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导演奖”及二度荣获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奖,并获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艺术家年奖”。2004年,香港特区政府颁发铜紫荆星章,2005年获香港演艺学院颁授荣誉院士[6]。2017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奖颁发杰出艺术贡献奖。[7]
家庭
毛俊辉与女歌手胡美仪于2004年6月21日于美国注册结婚。[8]
注释
- ↑ 香港话剧团宣布候任艺术总监
- ↑ 正视“死亡”珍惜生命 生老病死人生必经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4-02. 成报,2005年5月28日
- ↑ 同舟人誓相随 胡美仪毛俊辉[失效链接]
- ↑ "香港戏剧教父"毛俊辉 ,文化中国-中国网, 2010-04-25
- ↑ 毛俊辉吁大湾区共推粤剧创新 ,大公网,2018-05-11
- ↑ 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7-14.
- ↑ 艺术发展奖得奖名单公布
- ↑ 胡美仪“不断结婚”才刺激 文汇报, 2005年7月30日
相关
外部链接
- Fredric Mao 毛俊辉的Facebook专页
- 香港影库上毛俊辉的页面()
- 毛俊辉 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的资料(英文)(英文)
- 香港话剧团
- 胡人的胡美仪|毛俊辉频道(姊妹网站)
- Fredric Channel|毛俊辉频道[失效链接]
- 明报: 毛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