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果木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果木莲
毛果木莲原图链接

中文名:毛果木莲

拉丁学名:Manglietia hebecarpa C. Y. Wu et Law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毛茛目

科:木兰科

族:木兰族

属:木莲属

种:毛果木莲

命名者及年代:C. Y. Wu et Law, 1996

保护级别:濒危(EN),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毛果木莲(学名:Manglietia hebecarpa C. Y. Wu et Law)是木兰科,木莲属常绿乔木,高达30m,直径40cm,叶椭圆形,先端短渐尖 ,基部楔形,侧脉每边9-15条,网脉致密;花梗长2-3cm,花被片9,肉质;雄蕊长8-12mm,花药稍分离;雌蕊群倒卵状球形,长2.5-3cm ,密被黄色平伏毛,仅露出柱头;胚珠两列,8-10枚。聚合果倒卵状球形或长圆状卵圆形;蓇葖狭椭圆体形;种子横椭圆形,腹面有纵沟和小凹穴,背面具不规则的沟棱,基部有短尖。花期4-5月,果期8-9月。 毛果木莲仅分布于云南省屏边县大围山,及河口、金平等县。模式标本采自金屏。生于海拔800-1600m的山谷常绿阔叶林中。 毛果木莲树干挺拔通直,木材结构细致,耐腐、抗虫,花色艳,是优良的用材和园林绿化树种,且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及木兰科分类系统和演化有一定的科研学术价值。 [1]

形态特征

毛果木莲原图链接
毛果木莲原图链接

常绿乔木,高达30m,直径40cm,外芽鳞、嫩枝、叶柄、叶背,佛焰苞状苞片背面及雌蕊群密被淡黄色平伏柔毛,老枝上 残留有毛。叶椭圆形,长9-18cm,宽4-6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侧脉每边9-15条,网脉致密,干时两面凸起;叶柄长1-3.5cm;托叶痕长7-1.5mm。

花梗长2-3cm,紧贴花被片下具1佛焰苞状苞片,外面具凸起小点;花被片9,肉质,外轮3片倒卵形,长3.5-4.5cm,外面基部被黄色短柔 毛,中内两轮卵形或狭卵形,内轮基部具爪;雄蕊长8-12mm,花药长6-8mm,稍分离,药隔伸出成1-2mm的尖头,花丝长1-2mm;雌蕊群倒 卵状球形,长2.5-3cm,密被黄色平伏毛,仅露出柱头,雌蕊30-80枚,狭长,长1-1.2cm,腹面纵纹直达花柱顶端。胚珠两列,8-10枚。 聚合果倒卵状球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6-10cm,残留有黄色长柔毛;蓇葖狭椭圆体形,顶端具长5-7mm的喙。种子横椭圆形,长6-7mm,高约5mm,腹面有纵沟和小凹穴,背面具不规则的沟棱,基部有短尖。

花期4-5月,果期8-9月。[2]

生长环境

毛果木莲生于海拔800-1600m的山谷常绿阔叶林中。常与南酸枣、假吴茱萸叶五加、马蹄荷以及壳斗科植物等混生成林。分布区夏季温暖 ,冬无严寒,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4-22. 6℃,≥10℃积温5105-8240℃,最冷月平均气温9-12.5℃;年降水量1650-29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5%以上,雾期长。土壤为由砂岩和砂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壤或黄棕壤,呈酸性反应,pH值4.8-5.7。地被物和枯枝落叶腐殖层深厚达10-20cm。

分布范围

毛果木莲仅分布于云南省屏边县大围山,及河口、金平等县。模式标本采自金屏。[3]

主要价值

毛果木莲树干挺拔通直,树皮光滑,木材结构细致,耐腐、抗虫,花色艳,是优良的用材和园林绿化树种。 毛果木莲是木兰型(Magnolia-type)植物中较原始的种类,又是云南特有的稀有树种,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及木兰科分类系统和演化有一定的科研学术价值。

保护级别

国务院于1999年8月4日批准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确定毛果木莲保护级别为Ⅱ级。

根据《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年)》,毛果木莲已被列入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

2008-2010年的研究表明,毛果木莲主要分布区大围山地区的种群数目已经极为稀少,种质资源正在逐渐消失,已无天然纯林存在,在人 为活动频繁、环境极度恶化的地区更为严重。毛果木莲在大围山地区呈现以下特征:

一、单株散生。常见于人工林(原来是天然林,被砍伐后发展为人工林)、草果地或天然次生林中,是毁林开荒、种植草果、过度砍伐利用及环境恶化的结果。这种类型此次调查发现9株(都是大树),其中有4株分布于大围山南面坡后山草果地中,有3株分布于村旁人工杉 木林地中,有2株分布于天然次生林中。分布于草果地中的毛果木莲,由于林下种植草果,下层木多被砍伐,自然更新较为因难,有3株虽能大量结实,但在树下未发现幼苗和幼树;分布于人工杉木林地中的3株毛果木莲已成孤立木,自然更新已不可能;分布于天然次生林中 的2株虽能大量结实,但在树下未发现幼苗和幼树。单株散生的毛果木莲是最脆弱的居群,其生物多样性最易被人为破坏,也最易因濒危 的生境扩大及其它植物更替等而流失。

二、散生林或疏林。在大围山西南坡后山和南面坡海拔800-1200m的山地缓坡上分布有2小片散生林或疏林。此次调查发现77株,在这些林分中有高达32m,胸径达80cm的大树,中等大小树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疏林下的小树和幼苗也有。此类型的毛果木莲是保护较好的林分 ,能在较短时期内实现林分的自然恢复。

毛果木莲种群受威胁严重的内在因素是对生境的苛求,分布区域狭窄或呈间断分布。外因主要是过度采伐、生境破坏以及林下草果种植,下层木多被砍伐,影响更新。大围山地区居民一直把它作为房屋建筑、室内家具和棺木的上等用材树种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调查发现,许多人为活动频繁、交通方便的地方已没有大树存在。由于树木越来越少,房屋建筑和家具已改用其它木材,但毛果木莲仍然是当地上等用材树种,因此偷盗砍伐的现象时有发生,种群及其自然生境还在劣化。大围山地区周边村寨居民还没有对毛果木莲进行保护的意识以及植树造林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行动。

一、加强对原生地的保护。加强对原生地的管护,并将位于保护区外的原生地建立就地保护点,加强管理和巡护,制止乱砍滥伐。同时,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项目,采取必要的措施,重建或恢复毛果木莲适宜的生境,创造毛果木莲的适宜生境,努力保存现有的每一个居群或个体,以保护好现有毛果木莲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二、完善政策法规,依法进行拯救保护。政策完善和机制创新是增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成效内在动力。毛果木莲的保护应结合林权制度改革,针对毛果木莲原生地权属既有国有,也有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情况,从理论上积极探索土地置换、租赁、合作补偿及资本化运作等新机制,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完善。

三、开展科学研究。采种育苗,建立人工繁殖基地,开展近地或迁地保护;开展其生物、生态学及遗传学研究,研究其濒危的内在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回归自然的试验示范、科学管护和动态监测等工作。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