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毛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毛毛雨是中國生態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天氣現象中的降水現象。由直徑小於0.5 mm雨滴組成的稠密、細小而十分均勻的液態降水現象

從雲中下降雨滴情況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隨氣流飄浮在空中,徐徐下落。迎面有潮濕感,落在干地上不見濕斑,慢慢均勻濕潤地面,落在水面無波紋。因毛毛雨滴直徑比小雨小,而數量卻比小雨大,對光散射作用強,使能見度比小雨時低。

毛毛雨一般是雲(霧)滴通過凝結、碰並等暖雨過程(指零攝氏度以上的雨滴增長過程)形成的。落速約為1米/秒。在一般雲中,毛毛雨不易落出,即使落出後也會在雲下的空氣中蒸發而不能到達地面。所以,毛毛雨一般來自氣層穩定、高度較低的層雲或濃霧中。

引征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首夏詩》:「冷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

梁 孝元帝《詠細雨》:「風輕不動葉,雨細未沾衣。入樓如霧上,拂馬似塵飛。」

唐 劉長卿 《別嚴士元》詩:「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宋 陸游 《小園》詩:「點點水紋迎細雨,疎疎籬影界斜陽。」

茅盾 《子夜》十九:「現在是濛濛細雨,如煙如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