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澤東與斯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泽东与斯诺
圖片來自nfmovies

毛泽东与斯诺》,中国大陆剧情片,导演宋江波、王学新,编剧李超,主演王霙古月、约翰·嘉德那、詹姆斯·庞顺。

该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九江长江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江西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2000年在中国大陆上映。[1]

剧情

1935年夏天,为揭开层层迷雾之中的“红色中国”的内幕,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好友年轻的医学博士马海德马突破封锁来到延安。在长达四个多月的深入采访中,斯诺不仅对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切身感受,也和红军领导人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毛泽东质朴的作风、诙谐的谈吐、渊博的学识、宽大的胸怀和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的未来洞见,令斯诺着迷、折服。斯诺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认真求实的精神,也使毛泽东与他的战友们深深感动。出于记者的良知,斯诺在回到北平后,不顾国民党当局的威胁恐吓,在记者招待人和各种报告会上,在新闻纪录电影的放映会上,向世人披露了红军的真相,揭示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以及他们所以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他还在夫人海伦的协助下,撰写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使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真切地了解了尚处于弱小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战胜利的曙光。1939年,斯诺再次来到延安,并见到了已在中国扎根的马海德医生。建国后,斯诺应毛泽东之邀,第三次来中国,宣传新中国的变化,为中美建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然而,就在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前两天,斯诺因病去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他生前一直致力于沟通中美的关系,却未能看到中美两国领导人跨越大洋历史性握手的那一刻。毛泽东得知消息,热泪涌流,他不顾大病初愈,遥望西北方天际,回忆着他们两人几十年纯洁真挚的友谊。依照斯诺生前的遗愿,他的一半骨灰被送回他无比热爱、深深眷恋的第二故乡--中国,安放在他曾执教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盛开的黄菊,摆放在斯诺的碑铭旁边,墓碑上用中英文刻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 。

影片评价

该片采用以现实框架与历史回顾交织进行的“平行线”手法。一条主线辉映两个伟人之间友谊开始、发展和高潮 毛泽东与斯诺的过程,一条辅线写照斯诺晚年生活,使观众在两个时期的对比中不断感受到心灵的撞击,不由得为情所动(人民日报网评)。

该片是中国影人成功表现领袖人物的鸿篇新作,是歌颂中美人民友谊和人类进步事业的精彩篇章。

透过峥嵘的历史风云, 如诗如画地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绵绵35载的交往和友谊,充满激情地展现了他们相识、相知、 相通、相助的心理历程;沤歌了毛泽东与斯诺献身于中国人民独立自由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伟大业绩,《毛泽东与斯诺》浓墨重彩刻画人物, 全篇布局充盈纪实风采;历史回眸,激情荡它气势恢宏,凝重、深沉,却又是如此细腻抒情,感人肺腑。(新华网评 )。

參考文獻

  1. 古月主要影视作品《毛泽东与斯诺》. 新浪网. 2005-07-04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