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莨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毛莨科 |
毛茛科(Ranunculaceae),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科之一,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数为藤本或灌木,单叶或复叶,花通常两性,辐射对称,果实为蓇葖果或瘦果,全世界广布。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丽江、中甸、剑川,东北部会泽,中部禄劝乌蒙山及四川西南部木里,内蒙古大兴安岭等地。
基本内容
中文学名:毛茛科
界:植物界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莨目
分布区域:主产北温带
拉丁学名:Ranunculaceae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亚纲:木兰亚纲
科:毛茛科
重点特征
草本,叶分裂或复叶。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瘦果聚合。
形态特征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少有灌木或木质藤本。叶通常互生或基生,少数对生,单叶或复叶,通常掌状分裂,无托叶;叶脉掌状,偶尔羽状,网状连结,少有开放的两叉状分枝。花两性,少有单性,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辐射对称,稀为两侧对称,单生或组成各种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萼片下位,4-5,或较多,或较少,绿色,或花瓣不存在或特化成分泌器官时常较大,呈花瓣状,有颜色。花瓣存在或不存在,下位,4-5,或较多,常有蜜腺并常特化成分泌器官,这时常比萼片小的多,呈杯状、筒状、二唇状,基部常有囊状或筒状的距。雄蕊下位,多数,有时少数,螺旋状排列,花药2室,纵裂。退化雄蕊有时存在。心皮分生,少有合生,多数、少数或1枚,在多少隆起的花托上螺旋状排列或轮生,沿花柱腹面生柱头组织,柱头不明显或明显;胚珠多数、少数至1个,倒生。果实为蓇葖或瘦果,少数为蒴果或浆果。种子有小的胚和丰富胚乳。
分布情况
毛茛科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丽江、中甸、剑川,东北部会泽,中部禄劝乌蒙山及四川西南部木里,内蒙古大兴安岭等地。生于海拔2800-3700(-4300)米的高山草坡、岩石坡和疏林下。约59属2000种,全世界广布,主产北温带。中国41属,725种,分布全国各地,大部产西南各省。
保护现状
丽江玉龙雪山和中甸哈巴雪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管理,严禁采挖,并引种栽培建议产区用药单位进行引种繁殖,扩大栽培。 栽培要点 种子秋季成熟,采收后晾干贮藏,至来年早春播于苗床,床上宜用腐殖土和沙土混合,适度遮荫,待幼苗长出真叶2-3片时,逐渐减少荫蔽。种植地应先择高海拔冷凉的山区。在海拔低、夏温偏高、日照强的地区引种不易成功。用分根法也能繁殖。
药用价值
毛茛科,块根虽有毒,但作药用,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之效,具有医药和经济价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