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萼堇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毛萼堇菜 |
中文学名:毛萼堇菜 拉丁学名:Viola tenuicornis W. Beck. subsp. trichosepala W. Beck.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侧膜胎座目 亚 目:山茶亚目 科:堇菜科 属:堇菜属 亚 属:堇菜亚属 种:细距堇菜 组:合生托叶组 |
毛萼堇菜(学名:Viola tenuicornis subsp. trichosepala)是堇菜科堇菜属细距堇菜的亚种。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河北、吉林、甘肃、黑龙江、山西、辽宁、陕西等地,多生于山坡阳坡以及旷野较干旱的环境,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1]
毛萼堇菜形态特征
多年生细弱草本,无地上茎,高2-13厘米。根状茎短,细或稍粗,节间缩短,节密生,长2-10毫米,通常垂直,有数条淡黄色细根。
叶2至多数,均基生;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3厘米,宽1-2厘米,果期增大,长可达6厘米,宽约达4.5厘米,先端钝,基部微心形或近圆形,边缘具浅圆齿,两面皆为绿色,无毛或沿叶脉及叶缘有微柔毛;叶柄细弱,长1.5-6厘米,无翅或仅上部具极狭的翅,通常有细短毛或近无毛;托叶外侧者近膜质,内侧者淡绿色,2/3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疏生流苏状短齿。
花紫堇色;花梗细弱,稍超出或不超出于叶,被细毛或近无毛,在中部或中部稍下处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通常绿色或带紫红色,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5-8毫米,无毛,先端尖,边缘狭膜质,具3脉,基部附属物短,长约1-1.5毫米,末端截形或圆形,稀具浅齿;
花瓣倒卵形,上方花瓣长1-1.2厘米,宽约6毫米,侧方花瓣长8-10毫米,宽3-4.5毫米,里面基部稍有须毛或无毛,下方花瓣连距长15-17 (20) 毫米;距圆筒状,较细或稍粗,长5-7 (9) 毫米,粗1.2-3毫米,末端圆而向上弯;
花药长约1.5毫米,下方2枚雄蕊背部之距长而细,长约5.5毫米,粗约0.3毫米,末端圆而稍弯曲;子房无毛,花柱棍棒状,基部向前方膝曲,上部明显增粗,柱头两侧及后方增厚成直伸的缘边,中央部分微隆起,前方具稍粗的短喙,喙端具向上开口的柱头孔。 蒴果椭圆形,长4-6毫米,无毛。 花果期4月中旬至9月。
本亚种与原亚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被短柔毛及颗粒状凸起,叶柄具向下短毛,萼片边缘被白色柔毛,侧方花瓣基部具较多须毛,子房被短毛。
参看 细距堇菜(原亚种)
毛萼堇菜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山地阳坡或旷野较干旱的环境。
毛萼堇菜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部、辽宁、 毛萼堇菜(5张) 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