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毛里求斯共和国国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里求斯国旗

中文名称:毛里求斯国旗

外文名称:

所属国家:毛里求斯共和国

产生:

长宽之比:3:2

正式形成时间:1968年3月12日

毛里求斯共和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旗面自上而下由红、蓝、黄、绿四个平行相等的宽条组成。[1]

国旗简介

毛里求斯国旗长方形,由红、蓝、黄、绿四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构成。从旗面的上方至下方依次排列为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红色象征为自由独立而斗争蓝色表示毛里求斯位于蓝色的南印度洋中黄色象征独立的光芒照耀毛里求斯岛国绿色表示毛里求斯的农业和国土四季常青。1598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后,以荷兰莫里斯王子的名字命名该岛为"毛里求斯"。1715年被法国占领,1810年被英国占领,1968年3月12日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独立时采用上述四色构成的长方形国旗。[2]

国徽

毛里求斯国徽制定于1906年,独立时新政府沿用了原国徽。国徽中心是一枚一分为四的盾牌:左上角绘有一艘航行在印度洋上的金色帆船,显示日益通达繁荣的海上贸易,同时也提醒人民牢记血写的历史----殖民者们正是飘洋过海,乘船而来;3棵棕桐树矗立在右上角的热带土地上,代表国家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五角星和红钥匙形象地解释了盾徽底部饰带上的文字“印度洋上的明星和钥匙”,可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盾徽两侧绘有该国主要的农产品甘蔗以及主要动物野鹿和绝迹多年的渡渡鸟,给闪烁的海面添上一抹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国鸟

已经灭绝的渡渡鸟。它是一种巨型鸟类,体长100—110厘米,和火鸡的大小差不多。它的外形有点像鸽子,但颈部较短,嘴尖钩曲,尾羽卷曲。身躯臃肿,翅膀退化,善于奔走,不能飞翔。性格温顺而笨拙,栖息于林地中。叫声似“渡渡”。以树木果实为食。营巢于林间草地上。

当葡萄牙人于十六世纪初发现毛里求斯时,他们见到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品种雀鸟,并把其命名为渡渡鸟,意即“呆子”。到了1681年,岛上已不见渡渡鸟的踪影,渡渡鸟在被人类首次发现之后不过二百年时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国花

红心花。紫葳科常绿半蔓性灌木,斑叶馨葳是馨葳的变种,株高约30-60公分,枝条伸长呈半蔓性。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革质,叶面有乳白或乳黄色斑纹。春末至秋季开花,花冠钟铃形,五瓣,白至淡粉红色,喉部赤红色。

毛里求斯共和国简介

毛里求斯共和国为非洲东部一岛国,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与非洲大陆相距2,200公里。作为火山岛国,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沿海是狭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脉和孤立的山峰。整个国土由毛里求斯岛和其他小群岛组成,经历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殖民统治后,于1968年3月12日脱离英国殖民获得独立,岛上亦有不少华人。

毛里求斯曾是世上唯一住有渡渡鸟的地方,但该鸟已于17世纪末绝种。截至2013年,毛里求斯是非洲三个人类发展指数被评为"高"级别的国家之一。[3]

历史沿革

在1505年以前,岛上还是荒无人烟。当葡萄牙人马斯克林登上该岛的时候,只见一群蝙蝠扑扑棱棱地飞起来,于是他干脆把小岛叫做“蝙蝠岛”。1598年,荷兰人来到这里,以莫里斯王子的名字给岛命名为“毛里求斯”。台湾现译成模里西斯。荷兰人统治了100多年。1715年,法国人占领了毛里求斯岛,改称它为“法兰西岛”。100多年以后,英国打败法国,将岛的名字又改回“毛里求斯”,并于1814年正式将岛划归为英国殖民地。毛里求斯人通过各种方式求得自治,终于在1961年7月,英国同意毛里求斯自治。1968年3月12日,毛里求斯正式宣告独立。1992年3月12日改行共和制。实行议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系礼仪性职务,总理掌握行政实权。[4]

位置境域

印度洋西南部岛国。包括本岛及罗德里格斯岛、圣布兰群岛

、阿加莱加群岛、查戈斯群岛(现由英国管辖)和特罗姆兰岛(现由法国管辖)等属岛。西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距肯尼亚的蒙巴萨港1800公里,南距留尼汪160公里,东离澳大利亚4827公里。海岸线长217公里。面积2040平方公里(包括属岛面积175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毛里求斯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分雨旱两个季节,平均温度25℃。高原湖泊为岛民提供了淡水资源。 毛里求斯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分夏、冬两季,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为夏季,此时,海水的温度较高,约为27℃,沿海的气温27℃,中部高原稍低,为22℃。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为冬季,沿海的平均气温要高一些,为24℃,中部高原稍低,为19℃,此时海水温度约22℃。全年气候温热。相对而言,这里每年的6至11月份气候较为凉爽,少雨,是最佳的旅行时间,而1至3月毛里求斯多雨,有时候还会有龙卷风,气候炎热潮湿。

同中国的关系

1972年4月15日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2007年7月,拉姆古兰总理对华进行正式访问,胡锦涛主席会见,温家宝总理同拉举行会谈。2009年2月,胡锦涛主席应邀对毛里求斯进行国事访问,会见了贾格纳特总统,同拉姆古兰总理举行会谈。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访毛,同普利亚格议长会谈,并会见了贾格纳特总统和拉姆古兰总理。2010年8月,贾格纳特总统来华出席上海世博会毛国家馆日活动。2011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访毛里求斯。贾格纳特总统同年7月来华出席毛里求斯航空公司开通至上海直飞航线首航仪式,并赴浙江、海南参观考察,9月来华出席第六届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访毛里求斯。2012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访毛里求斯。建交以来,中毛经济技术合作与经贸往来持续发展。两国政府签有税收协定及其议定书、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并于1985年成立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混合委员会。2011年,中毛贸易总额为6.31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其中中方出口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进口0.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两国政府签有文化合作协定(1980年)。1988年,中方在毛里求斯建立了海外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毛里求斯是唯一一个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的非洲国家。2003年,中国宣布毛里求斯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国。2011年7月,两国还开通了上海到毛里求斯的直航航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