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民园面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民园面家
图片来自开饭喇

民园面家[1] [2] ,为一间位于香港中环的知名中式餐馆。

风味特色

民园面家主要销售品为现煮的牛腩面云吞面[3]:1402005年牌照到期而出现了保存大牌档运动,香港立法会因此档而于2008年修法更改了牌照继承条件。[4][5]

由1947年开始经营的“民园面家”原位于中环伊利近街,本是香港硕果仅存的正宗“大牌档”,其传统风味的地道面食广受赞誉,多位明星及名人亦曾是座上客。

目前“荔园﹒流金岁月”三分一的楼面复原为中环“民园面家”的牌档模样,更邀请李氏夫妇担任顾问,务求还原当年的招牌面食,包括驰名的牛腩面、猪手面及许多食客缅怀的港式炸酱捞面

发展历史

  • 民园面家由黄姓业主成立于20世纪早期,原是街边的大牌档,曾位于荷李活道、鸭巴旬街交界处营业。[6]1982年,迁移至伊利近街荷李活道交界的转角处营业。
  • 由李姓业主经营的“玉叶甜品”大排档于1990年搬迁至南侧,李姓与黄姓两家族的排档相邻成为既有面食又有甜品的大排档。[6][7]
  • 2005年5月,民园面家因持牌人过世,面家业主无法继承牌照必须结束营业。当时香港的大排档仅存三十家,民间出现保存运动,主张民园面家为传统饮食大牌档文化的一部分。民主党多位区议员如甘乃威与阮品强等人参与了保存运动,吁请政府当局行使酌情权,准许民园面家的经营者继承街上熟食档的牌照,在原址继续营业[8],此提议未获采纳,民园面家终于7月底结业。[9][10][11][12]香港文化博物馆与业主商讨之后,发现牌档的器具与建筑设施时常更换,认定历史价值不高,无意完整保存整个牌档。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派员取得民园面家长年使用且写有食品牌价的镜屏当作文物典藏。[13]
  • 2005年12月,因牌照风波引发保存运动,并有3,000人联署要求保留牌档。及后原档主李建强夫妇在附近租下伊利近街对面的店铺恢复营业,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周梁淑怡及立法议员张宇人到场致意。[4]
  • 民园面家的保育运动,促使了立法会修改条例,于2008年起容许大牌档牌照于持牌人离世后由非直系亲属继承。[4][11]

结业

2015年12月,传媒报道指因店主夫妇年纪老迈,希望退休,加上子女无意继承,决定2016年3月结业。[14]

参考文献

  1. 民园面家,背包客栈,2016-03-25
  2. <食记-香港-中环>超推荐的民园面家...,痞客邦,2014-02-19
  3. 古育敏. 《香港 行.食.色》. 宏硕文化. 2014. ISBN 9789863490111. 
  4. 4.0 4.1 4.2 明报专讯. 〈民园面家3月再结业〉. 明报. 2015-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5. 罗珮贞、罗晓华. 〈传统行业的凋零---大牌档当可去何从?─探讨大牌档的保留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香港的古物与古迹学期论文. 2007-04-26. 
  6. 6.0 6.1 何耀生. 《集体回忆之穿梭古今中、上环——寻访香港文化的故事》. 明报出版社. 2005. ISBN 9789628872534. 
  7. 不著撰人. 〈香港美食 > 中环 > 玉叶甜品〉. 香港旅游网. 吉帝旅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4). 
  8. 〈立法会 CB(2)2563/04-05号文件 食物安全及环境卫生事务委员会会议纪要〉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立法会行政管理委员会. 2005-06-14. 
  9. 东网专讯. 〈90年老号无人继承 民园面家3月黯然结业〉. 东网. 2015-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10. 不著撰人. 〈保留特色饮食文化 发小贩牌或解冻 大牌档拟准亲属继承〉. 太阳报. 200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3). 
  11. 11.0 11.1 不著撰人. 〈民园面家:迟来的安慰奖〉. 太阳报. 200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4). 
  12. 本报讯. 〈民园面家望酌情续牌〉. 苹果日报. 200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4). 
  13. 本报讯. 〈保存大牌档饮食文化 文化博物馆收藏民园古老镜屏〉. 苹果日报. 2005-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4). 
  14. 本报讯. 〈90年老号无人继承民园面家3月黯然结业〉. on.cc东网. 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