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分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气候分类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名词解释
气候分类是将不同地区的气候按其主要特征划归类别。其结果即为各种不同的气候型。因学科观点、研究对象和目的或生产上的要求不同,有多种气候分类,概括起来,主要有:成因分类、经验分类、成因与经验相结合的分类。
气候分类是气候地理分布的综合归纳方法。为了探索气候形成原因与利用气候资源,必须将全球各种气候状况进行归纳分类。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是气候分类的早期阶段,分类是进一步将相似的气候分成若干层次的大区。因学科观点、研究对象和目的或生产上的要求不同,有多种气候分类,概括起来,主要有:成因分类、经验分类、成因与经验相结合的分类。
影响因素
指影响气候状态。决定各地气候物理条件的因素。这种物理条件主要是指决定地球上各地位置的地理诸要素,如纬度、高度、海陆分布、相对海陆的位置、地形等等。此外,海流、稳定性的高、低气压的位置、盛行风也可作为气候因素。气候是常年变化的,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和物理条件,有时候也叫作气候因素。在这时候,黄道倾斜,大气的组成,地壳变动,水陆分布,海流等也构成气候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一个地区形成过程。
各家理论
根据各地气候特征,按其相似和差异情况,划分成各种气候类型。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热量、水分、风力、风向,也有根据天气型进行划分的。气候分类法很多。从最早的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一直到十九世纪以后的苏潘、柯本、阿里索夫、斯查勒等都提出过气候的分类法。我国气候学专家竺可桢、涂长望、卢鋈等对我国气候提出过分类法。气候分类可供进行经济规划、特别是农业生产规划时作参考。
柯本气候分类法
德国气候学家柯本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在1918年提出了把全球气候分成:A.热带多雨带,B.干燥带,C.暖温带,D.冷温带,E.极地带五个气候型和若干个气候副型,这种分类法称为柯本分类法。在柯本分类中A、C、D、E带为湿润气候,B为干旱带。柯本分类法的优点是系统分明,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温度或雨量的界限,便于应用。
参考文献
-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搜狐,2017-03-27
- ↑ 中国汉字文化,道出人生哲理,搜狐,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