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氯化铊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1],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2]、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名词解释
氯化铊,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lCl,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空气及光线中变成紫色,微溶于冷水,稍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和丙酮,主要用于毛发脱除剂,也用于烟花、信号弹和照明弹等。
理化性质
密度:7.0g/cm3
熔点:430°C
沸点:720°C
折射率:2.247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微溶于冷水,稍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和丙酮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0
氢键受体数量:0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互变异构体数量: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重原子数量:2
表面电荷:0
复杂度:2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LD50:24 mg/kg(小鼠经口)。
用途
主要用于毛发脱除剂,也用于烟花、信号弹和照明弹等。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铊、氧化铊。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密闭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氟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氟、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参考文献
- ↑ 文字记载前的1500年的历史都发生了什么,搜狐,2020-10-14
- ↑ 尧舜禹时期之中国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变迁,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