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裕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遊戲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永裕陵

地理位置: 鄭州市鞏義市

建造時間: 1085年

墓主: 趙頊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裕陵北宋第六代皇帝趙頊陵墓(1085年建造),該陵石刻是宋陵晚期造像的代表,造型技法比較成熟。永裕陵被很多美學和史學專家,美譽為北宋帝王陵的集大成之作,歷來以其精美高絕的石刻雕刻技術,尤其是上馬石和鎮陵武士的名冠海內,吸引了無數的參觀者,以及盜墓人。1982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簡介

永裕陵是北宋第六代皇帝趙頊陵墓(1085年建造),該陵石刻是宋陵晚期造像的代表,造型技法比較成熟。墓室門口的石獅刻畫極有特色,張口怒目,威武雄健,當地群眾說"東陵獅子西陵象"就是說的這個獅子。它是宋陵石獅造型中最成功的作品。

由永熙陵西行,穿過滹沱村,越過塢羅河的一條支流(該河全年大部時間為乾涸的深溝),再向西6里,就到了八陵村,村東南約里許,有一高大陵冢,這就是900年前以銳意政治革新著名史冊的皇帝--宋神宗趙頊的陵墓"永裕陵"。

永裕陵,呈"覆斗形",底邊略為正方,每邊60米左右,高約18米,原來上下有兩層台階,底層原用磚石圍砌,上層密植松柏長綠植株,陵上這些設置現已無存。現在的永裕陵,在高高的陵台上,只有叢生的荊棘和參差的亂草。陵前石雕像,還存有17件,是晚期宋陵石刻的代表作品,造型生動,技法純熟、流暢。南神門外的石獅,雕刻得剛健、渾厚、生氣勃勃。人們品評宋陵石雕說:"東陵獅子,西陵象,滹沱河上好石羊"。認為永熙陵的石羊、永泰陵的石象和永裕陵的石獅的造型和雕工之佳,在宋陵諸石刻中,應位列榜首。

陪葬

附葬在這一陵區的陵墓,還有神宗向皇后(欽聖皇后,死時56歲,其陵在裕陵西北)、朱皇后陵(哲宗生母、死時51歲)、陳皇后陵(徽宗生母,死時年32歲)和徽宗王皇后陵(欽宗生母,死時25歲,其陵在裕陵的東北)。這些陵冢都還可識別,各陵前的石雕像也都基本保存,只是這些藝術瑰寶,有的已為耕土壅埋,有的就橫立在陵西的大路正中,任憑人、畜、車輛碰磨衝撞,而毫無保護。看着它們的遍體傷痕,令人十分可惜。

狀態

永裕陵和永泰陵位於芝田鄉西南路八陵村,其中,永裕陵在八陵村的東南,

為宋神宗趙頊的陵墓。宋神宗一生坎坷---王安石變法風雲激盪;戰場上的慘敗讓他聲淚俱下,直哭得滿朝大臣個個"不敢仰視"。這位奮發圖強的君王從此鬱鬱寡歡,"驚悸患病",懷抱未竟之志"

倉猝晏駕"。他葬身的永裕陵如今也是諸皇陵中保護最差的一個,10多個石刻雕像掉了腦袋,看守陵區的房子也被守陵員出租給一戶來自南方的人家。傅永魁甚至隱約覺得近年來永裕陵的石刻雕像又丟了頭。永裕陵附近煙囪林立,污水也流到了石刻雕像的腳下,而整個陵區則處在一個大坑之中。陪葬后妃等六人,現存四冢。

宋神宗生平

北宋皇朝自仁宋以後,國勢一天比一天地衰落,內憂外患嚴重,趙頊自幼在父親趙曙身邊,親眼目睹了先是仁宋後是他父親的內政、外交上所遭受的屈辱和艱難情景,給他的心靈打上深刻的烙印。

1067年他登上帝位不久,即命王安石越級到中央任職,以推行新法,改革政治。他本人在宮中常常脫下帝服,換上金甲戎裝,以示自己富國強兵的決心。在朝堂上他經常與大臣"論兵",以激勵將帥去攻遼、破夏扭轉戰局。元豐四年(1081),宋發兵百萬,五路會剿西夏。熙河(熙州,今甘肅臨洮。河州,今甘肅臨夏)一戰,卻中了敵人誘兵之計,西夏軍夜決黃河水,灌宋師於靈州(寧夏靈武西南)城下,宋軍被淹溺、凍餓而死的,有數十萬人之多。五年(1082),永樂寨(陝西米脂縣西)一役,宋軍又慘敗,統帥徐禧,大將高永能、李稷以下死難將士達十餘萬人。

當戰敗的消息深夜傳到宮中時,神宋心如刀割,徹夜不能成眠,繞床踱步,直到天明。早朝會見大臣時又聲淚俱下,不能自己,直哭得滿朝大臣個個"不敢仰視"。戰場上的慘敗,對這位圖強的君王的打擊太大了,從此鬱鬱寡歡,"驚悸患病"。元豐七年,舉行秋宴,當他正要舉杯與宰相王安禮相賀時忽得風疾,兩手痿軟不能持杯,將酒灑了一地,口舌木僵,說話困難,宴會只得終止。到八年正月,病情加重,三月五日,這位年輕的皇帝,懷着未競之志,在福寧殿"倉卒晏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