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是国家最早安置归难侨的基地之一,先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末三次较大规模地接纳安置了来自东南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近2万人(目前总人口1.987万人,其中归侨、侨眷约5500人)。1995年4月,经汕尾市委、市政府批准,以陆丰华侨农场为基础,设立“汕尾市华侨管理区”,行使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1]

华侨管理区地处汕尾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3.5°,东经115.8°,位于汕头、深圳两大经济特区之间,西与陆丰市南塘镇、铜锣湖农场为邻,东与惠来县东港镇接壤,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厦深铁路穿过境内,下辖华兴、饶湖、尖山三个办事处,九个社区(村)。土地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国有土地近20平方公里。

中文名称: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

外文名称: Shanwei Overseas Chines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别 名: 华侨区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所属地区: 广东省汕尾市

下辖地区: 3个办事处,6个社区、3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

政府驻地: 第二社区

电话区号: 0660

邮政区码: 516529

地理位置: 汕尾市东南部,邻近陆丰与惠来

面 积: 32平方公里

人 口: 17013人(2008年户籍人口)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粤N

行政代码: 441581

基本情况

陆丰华侨农场创办于1952年,直属当时的国家中侨委,是国家最早安置海外归侨的基地之一,先后接收安置了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13个国家的归侨近2万人。几十年来,陆丰华侨农场的管理体制历经多次变更。1994年7月,中共汕尾市委、汕尾市人民政府决定在陆丰华侨农场的基础上,设立正处级的“汕尾市华侨管理区”,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赋予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享受县级政策待遇。1995年4月正式批准。

华侨管理区辖华兴、饶湖、尖山3个办事处,第一至四、第八、第九6个社区和第五至七3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面积约32平方千米,2008年末户籍人口17013人,其中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13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归侨5600多人。毗邻葵潭镇的部分地区讲三甲地区福佬话。

撤场设镇

《汕尾市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方案》经省正式备案,汕尾市华侨农场将于2015年撤场设镇,纳入陆丰市行政区域管理。2015年彻底告别华侨农场管理体制,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

自然环境条件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地处汕尾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3.5度,东经115.8度,总面积32平方公里(略大于澳门总面积);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厦深铁路横穿境内,交通十分方便。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月最高平均气温29℃,冬季月最低平均气温11.2℃,年平均气温22.3℃。侨区一年四季风和日丽,气候宜人。

侨区大规模种植荔枝、龙眼、芒果、香蕉、油柑等岭南水果,全区水果总面积近两万亩。近年来还引进了马来西亚红杨桃、金蕉、泰国莲雾、菠萝蜜等东南亚国家优质水果。侨区产业结构以果蔬种植为主,工业排污近零,空气质量优良,生态环境绝佳。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生产、生活用水来自陆丰龙潭水库。该水库系广东省大中型水库,水质优良。供应陆丰、惠来南部沿海地区近百万人口的龙潭水库,供水主干渠贯穿华侨区全境,侨区生产、生活用水供应充足,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四大投资优势

土地资源优势

侨区拥有近3万亩国有土地。国有土地的征用程序便捷,成本低廉,极有利于大型用地项目的选址落户。

交通区位优势

侨区位于珠三角地区与潮汕平原的结合部,与南海海岸线直线距离不足20公里。侨区距深汕高速公路的陆丰内湖出口、普惠高速公路的揭阳市葵潭出口均为11公里,上述两条高速公路的交会出口位于侨区境内;侨区距深汕高速铁路的揭阳市葵潭站、汕尾市陆丰站分别为12公里、20公里;侨区距大型国际机场——潮汕机场100公里。

投资政策优势

侨区(华侨农场)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用于安置海外归侨的基地,具有独特的政治、外交背景。长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华侨农场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赋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华侨农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人文环境优势

侨区的建立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来自十多个国家的两万多名归侨先后在这里聚居、生息。华夏子孙的优良传统与东南亚国家的异域风情在这片土地上相汇、相融,形成了独特的“地球村”人文景观。这里民风淳朴,理念时尚,常年保持“无毒品犯罪、无黑恶势力、无群体性案件、无制假贩假现象、无安全生产事故、无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和谐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