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北四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北四鎮

來自 快資訊網的圖片

江北四鎮 是南明時期的淮安、揚州、廬州、泗州等四個重要軍區。其主要將領為黃得功劉良佐高傑以及劉澤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江北四鎮 [1]

外文名稱 Jiangbei town four

發生地點 淮安、揚州、廬州、泗州

主要人物 劉良佐、劉澤清、高傑、黃得功

時期 明末清初

歷史背景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安宗朱由崧在史可法陪同下,乘舟抵達南京城外燕子磯,南京官紳均往朝見。五月初一日,朱由崧登岸,先拜謁孝陵然後從朝陽門進城,駐於內守備府。 初三日,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監國,用黃金鑄造監國寶,頒諭天下。

就任監國之後,朱由崧依照廷臣會推,任命原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入閣辦事;馬士英加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銜,仍任鳳陽總督。不久又以原詹事府詹事姜曰廣為禮部左侍郎,與原禮部尚書王鐸,二人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以張慎言為吏部尚書,召劉宗周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其他衙門官員也先後作了安排。按照史可法、高弘圖、張慎言等人的意向是儘量讓"正人"占據要津,使朝廷建立之始有一番新氣象。開初在安排朝廷重臣上,他們得以如願以償。然而,這種局面很快就改變了。爭奪朝廷權力的較量先從首輔開始。按明代制度,南京兵部尚書位居留都百官之首,弘光朝廷初立,史可法就成為當然的首席大學士。在定策問題上史可法既被馬士英出賣,得不到朱由崧的信任,包括勛臣在內的一些小人立即隨風轉舵。五月十二日朱由崧批准史可法出任督師。

五月十五日,朱由崧正式即位為皇帝,改明年為弘光元年。第二天,馬士英入閣主持政務兼任兵部尚書。史可法於十八日陛辭。二十日渡江往淮陽督師。儘管在整個弘光時期,史可法的加銜都略高於馬士英,但在朱由崧監國僅半個月之後即被排擠出外,足以說明他的失勢。

四鎮人物

高傑

高傑,字英吾,陝西米脂人,與李自成同鄉。他原先是李自成的得力部將,綽號翻山鷂。李自成最早的妻子韓氏本是娼妓出身,韓氏後來與縣役蓋君祿私通,被李自成殺死。不久後李自成掠得邢氏為繼妻。邢氏不僅貌美,"勇武多智,兼掌軍資"。

崇禎七年(1634年)十月,明將賀人龍圍李自成於隴州。困急之下,李自成派高傑假裝向賀人龍約降。不久,賀人龍的軍使與高傑來往密切,似乎假戲成真,所有這一切讓李自成疑竇頓起。同時,高傑一次偶然到軍資倉庫去支糧米,為邢氏的姿色所傾倒,一見鍾情。邢氏本是良家女子,被李自成搶到軍中,並不真的歸心,她也愛上了高大魁梧的高傑。

在邢氏的勸說下,又因為擔心李自成知道後會引來殺身之禍,高傑於崇禎八年(1635年)帶着邢氏及一幫兵士投降了明將賀人龍(賀人龍也是米脂老鄉),被授予游擊之職。

高傑後來多次參加了對農民軍的追剿,累功升任總兵。順治元年(1644年)初,大順軍渡河東征,明朝武將大批歸附,高傑因為自認為對李自成有"奪妻之恨",不敢投降,於是率部由陝西經山西、河南懷慶一直逃到山東。高部進入山東時,見地方百姓對明朝廷已失去信心,都在盼望大順軍早日到來,高部將領竟然冒充為大順軍取得糧餉。

康熙年間金鄉知縣沈淵記載了當地的一件掌故:"猶憶聞之老者,謂當崇禎甲申三月有號翻天鷂子者,高傑麾下將也。挾逃兵數千人假名'闖王安民',兵薄金鄉城。方是時,寇賊充斥,金鄉官民守城,城門晝夜閉,而見賊言如此,喜其安民,方謀牛酒迎勞,且遙問安民何如?賊且作宣詔狀,有'禁擄、禁殺,敢違者斬無赦'諸語,彼軍士則狂走如騖,洶洶不可遏,守者方疑之。"

高傑在奪路狂奔之際,派使者到壽州同鳳陽總督馬士英聯繫。馬士英得知他部下有兵三萬、馬騾九千,立即回信招攬:"將軍以身許國,當帶礪共之。"同時讓高傑部屯駐徐州,聽從自己節制。高傑赴壽州謁見馬士英後回鎮徐州,不久就由於太監盧九德的穿針引線,成了"定策"元勛。

黃得功

黃得功,字虎山,遼寧人,出身行伍。他自少從軍於遼陽,並因戰功而不斷晉升。崇禎年間長期在南直隸江北、河南一帶同張獻忠、革左五營等部義軍作戰,升至廬州總兵。明亡前夕隨馬士英平定河南永城叛將劉超,論功封為靖南伯。

劉良佐

劉良佐,字明輔,北直隸人,因常騎一匹雜色馬,人稱花馬劉。崇禎年間統兵在宿松、廬州、六安一帶同義軍作戰,升任總兵官。北都覆亡時他帶的軍隊駐在河南正陽地區,甲申四月應鳳陽總督馬士英邀請率部進入南直隸,"沿途淫劫,臨淮民聞其將至,嚴兵固守。良佐怒,攻之,不下"。馬士英讓他移駐壽州一帶。關於劉良佐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他的弟弟劉良臣早在崇禎四年(1631年)大凌河之戰時任游擊,就已隨總兵祖大壽投降清廷。後來清兵南下時,他不戰而降當與此有關。

劉澤清

劉澤清,字鶴洲,山東曹縣人,出身行伍,崇禎末年升至山東總兵。大順軍迫近北京時,崇禎帝命他率部火速入衛京師,他謊稱墜馬受傷,拒不奉詔。不久大順軍進入山東,他帶領主力向南逃至淮安。在南京諸臣商議立君的問題上,他起初迎合東林黨人錢謙益、呂大器等主張擁立潞王朱常淓,後來得知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和馬士英已經決策擁立福王朱由崧,他自知兵力不敵,立即搖身一變,加入了擁福的行列。

四鎮情況

黃得功駐真州(儀征)、劉良佐駐壽州(今壽縣)、劉澤清駐淮安,高傑原受命安頓家口於揚州城外然後統兵北征。可是,高傑貪圖揚州富庶,要求將家口安置於城內。揚州的百姓見高傑部下士卒在附近村莊到處搶掠焚殺,"煙火蔽日"、"殭屍遍野",紛紛罷市登陴,不讓高軍入城。高傑惱羞成怒,於六月初七日下令攻城。揚州進士鄭元勛從中調停,同高傑面議只讓官兵家眷安置城內,不在城內駐軍。不料揚州百姓群情激憤,當場擊殺鄭元勛。督師大學士史可法親自來到揚州城外的高傑軍營里,婉轉勸說,一味姑息牽就。"閣部之行也,以川兵三百自隨,傑疑之,可法即分與二百人,然傑疑如故。……傑防可法甚嚴,一切出入文移必呈傑始達可法。……可法留傑營月余,不得要領"。經過反覆磋商,最後決定把揚州附近的瓜州作為高軍安頓之地。

江北四鎮是這樣跋扈自雄,世鎮武昌的寧南侯左良玉在崇禎年間就已尾大不掉,自行其是。弘光監國和即位的詔書頒到武昌,他一度拒絕開讀,在湖廣巡撫何騰蛟、部下監紀副總兵盧鼎等人的勸說下,才勉強開讀成禮。南明其他將領如鄭芝龍、方國安等人見大將如此,也各自盤算自身利益,不以國事為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