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苏省常州国家高新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苏省常州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板块。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园区介绍

常州国家高新区目前下辖5镇5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综合保税区,面积508.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46万人。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

便捷交通

常州高新区北依长江,南枕沪宁铁路,东与江阴市、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等距相望。拥有常州市全部的25.8千米长江岸线,常州国际机场、京沪高铁常州北站以及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省内最大内河港奔牛港坐落区内,沪宁高速、常泰高速、S338、S122、S239、新藻江河、德胜河、新孟河穿境而过,构成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水、陆、空立体对外交通网。

主导产业

建区29年来,常州高新区始终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初步形成了智慧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服务业“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以占全市11.6%的土地、14.7%的人口,创造了全市20.9%的经济总量、21.5%的财政收入、27.7%的到账外资和36.0%的进出口总额,集聚了全市1/3的外资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常州高新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既有良渚文化遗存象墩遗址,也有“南朝历史齐梁文化”和“明清朝代孟河医派文化”,形成了丰富绚丽的人文景观。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江苏省常州国家高新区 相关视频

常州高新区:抗疫赋能新征程
江苏常州国家高新区到平坝考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