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苏省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苏省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8年,位于泰兴市主城区东部,紧邻沪陕高速,泰兴东高速出入口就设在园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2016年获批省级高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园区介绍

高新区秉持“生态美、业态优、形态新”三态立区理念,构建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为主导、科技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和高效太阳能电池、高端传动机械、新型锂电三条产业链,推进“产业创新、企业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园区先后创成国家级环保服务业试点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获批江苏省泰兴环保科技产业园、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基地、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等称号;连续三年获泰州市综合考核优秀开发区二等奖。

发展规模

高新区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将省级特色小镇--凤栖小镇作为园区创新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高层次人才团队、高端合作平台,着力打造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集成中试基地,助推园区节能环保产业向高端攀升。2018年凤栖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并在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小镇建设获2019年度泰州市“骏马奖”,2020年入选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并且成功举办江苏省特色小镇苏中、苏北地区双创大赛。

园区按照“1+1+1+N”政产学研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南理工泰兴智能制造研究院、江苏中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落户园区;把人才科技广场打造为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载体,促进人才链、资本链、产业链、科技链四链融合;建成运营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人才服务中心和一批中试基地、离岸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配套完善凤栖湖开元酒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小镇客厅、小镇广场、户外健身中心、博士公寓、邻里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等服务设施;精心打造的近1000亩凤栖湖景观区已建成全面开放,一个高新技术集聚、创新要素汇聚的园林式高新区已成为苏中地区招引项目、人才的闪亮名片。

地理位置

泰兴地处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交汇处, 长三角地区、扬子江城市群重要城市,与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地毗邻,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是连接长江南北经济的纽带。而高新区位于泰兴市城区的东部,与主城区无缝接壤,园区与主城区高度融合。

在航空交通上,高新区200公里半径内7个建成机场,最近的扬州泰州机场只需要50分钟。

在高速公路交通上,分别有京沪、沪陕、盐靖高速,泰兴共设有5个出入口,其中沪陕高速在高新区设有出入口,过江通道中江阴长江大桥距高新区20分钟车程,泰兴--常州过江通道已于去年开工建设,加快融入苏南地区。

在铁路交通上,目前已有新长铁路,直接联入陇海线、京沪线,泰兴设有火车站。高铁运营上,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高新区设置站点。北沿江高铁,“十四五”期间将开工建设,泰兴设置站点,离高新区10分钟车程,加快融入上海、南京一小时都市圈。

在港航交通上,长江泰兴段全境为深水航道,可通航10万吨海轮。泰兴港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已建成10多个5万吨码头,获批在建一批7-10万吨码头,内河水系发达,江海联运快捷。

配套设施

1.供水:自来水水源取自长江,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类水源水质标准,出厂水水质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日生产能力已达30万吨,长江淡水资源充足,适合大用水量企业落户。

2.供电:区域内形成了以1座500千伏、6座220千伏、20座110千伏变电站组成的供电环网,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性达99.98%。大用户可参与电力市场直接交易购买电量,实现降本增效。

3.供气:西气东输泰兴分输站年供天然气能力5.2亿立方米。

4.建筑成本:泰兴是传统的建筑之乡,目前钢结构厂房800-1000元/㎡,砖混框架结构厂房1000-1200元/㎡,办公楼1500-1600元/㎡,人工成本200元/天。

5.人力资源:泰兴一直以来崇文重教,基础教育全国领先,中国名校洋思中学名闻遐迩。拥有受过各类培训的劳动力55万人,中等以上各类技术人员8万多人,每年新增3000多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

6.职业教育:建有经济管理学院、开放大学等教育平台。区内现有一所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在校学生8000人;曾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多人次获金奖。订单式培养的职业教育优势,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有效解决了用工难题。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江苏省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1-9月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稳中有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投资双增长
江苏自贸区全面开展“证照分离”改革省内主要高新区开发区全覆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