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門市新會區司前鎮龍舟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江門市新會區司前鎮龍舟協會成立於2014年09月18日,註冊地位於司前鎮圩前進東路7-4號2樓,法定代表人為何文樂。經營範圍包括積極組織開展群眾性龍舟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組織舉辦龍舟比賽[1],與外界開展龍舟活動聯誼,加強我鎮與外界之間的聯繫和溝通,發揚歷史傳統體育文化;宣傳、推廣龍舟運動,承辦各項龍舟運動賽事急相關活動;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相關資訊

江門一家五代人接棒傳承龍舟文化

廖華照一家對龍舟有着深厚的感情。圖為廖華照成立的江門新會泓達堂陳皮龍舟俱樂部正在訓練。

「嘿,嘿,嘿,嘿!」舟競牛勒,鼓響八方。端午節,在廣東省(江門新會)龍舟訓練基地內,平靜的河流上響起氣勢磅礴的鼓聲和響徹雲霄的呼喊聲,只見廣東省龍舟協會副會長、新會區龍舟協會會長、新會區泓達堂陳皮龍舟隊領隊廖華照及其兒子廖長亮、廖長成與扒手們在龍舟上正向而坐,整齊劃一地划動船槳,彩繪的龍舟如離弦之箭一樣奔向遠方,頗有排山倒海之勢。

新會區龍舟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是「廣東省傳統龍舟特色區」,大澤鎮牛勒村更是龍舟文化的勝地。從廖華照的爺爺開始,他們一家便與龍舟結緣。如今,廖華照帶領着自己的兒孫和龍舟隊伍,把牛勒龍舟文化帶向更廣闊的平台。近日,新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泓達堂點揭牌,他們身上弘揚龍舟文化的責任更重了。

龍舟競逐的快感讓人着迷

穿着短袖短褲,雖然年過花甲,卻依然神采奕奕……廖華照談到自己如何與龍舟結緣時笑着說:「其實就是因為喜歡,我從十五六歲就開始跟着父親扒龍舟,一直到現在都對這項傳統運動非常熱愛。」

在新會當地,提起龍舟競技就很自然地提到泓達堂、基達。這兩支龍舟隊伍是廖華照一家以江門市新會區泓達堂陳皮茶業有限公司、江門市基達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的名字命名的。廖華照還成立了江門新會泓達堂陳皮龍舟俱樂部,在潭江岸邊打造廣東省(江門新會)龍舟訓練基地。在他的影響下,企業形成以陳皮+龍舟文化為特色的文化品牌。

泓達堂陳皮龍舟俱樂部的隊員上至40多歲,下至20歲,都對扒龍舟充滿了熱情。龍舟魅力源於其競技精神,數十名隊員擰成一股繩,在江面上激盪浪花、與對手緊趕直追的快感讓人着迷。「想要扒得快,人得坐直,腰腹收緊用力,上手用力壓,同時下手往後拉,所有人動作整齊劃一,形如一支漿,龍舟便快如疾風。」該俱樂部隊長龍增林介紹,2007年,他在學校接觸了龍舟運動後,便一發不可收,轉眼就扒了15年。

「龍舟精神就是要麼不扒,要扒就得奔着第一去。」廖華照說。兩支隊伍團結拼搏,屢獲殊榮。在2017年舉行的第十三屆國際龍舟錦標賽上,兩支隊伍組成最強陣容參賽,獲得了4項冠軍,實現了此項賽事的「大滿貫」;在2019年舉行的廣東省第四屆傳統龍舟爭霸賽上,基達龍舟隊奪得冠軍。

四代人都用過同一支龍舟槳

打造龍舟勁旅,離不開廖華照一家對牛勒龍舟的滿腔熱愛。牛勒村河網縱橫交錯,每逢端午節,牛勒河都上演百舟飛渡的盛大場面,此起彼伏的吶喊聲、歡呼聲、擂鼓聲共同演奏出屬於牛勒村的獨特樂章。

廖華照一家人對牛勒龍舟愛得深沉。在廣東省(江門新會)龍舟訓練基地內擺放着一支特殊的龍舟槳,它通體呈棕黑色,渾身上下散發着古樸的光澤,上面還刻着字體秀美的「和昌」二字。

「這支槳承載了超過100年的龍舟歷史。」廖華照向記者介紹,「從我爺爺開始,我們家就開始扒龍舟了。民國時期,父親在香港的『和記』木鋪當木匠,專門用楊漆樹木製作了幾支龍舟槳[2]並刻上『和昌』字樣作記號,帶回家鄉扒龍舟使用,這便是其中一支。它見證了我們廖家的龍舟傳承,我的父親用它扒龍舟,後來傳到我和我哥哥手裡,我的兒子和孫子們也曾用它扒龍舟。它蘊含着催人奮進的龍舟文化,飽含了我們牛勒人對龍舟的喜愛和傳承的決心。」

曾有一段時間,廖華照一家在加拿大發展。無論多忙,每至端午,他們都會放下工作,從海外趕回家鄉參與牛勒龍舟盛事。新會區泓達堂陳皮龍舟隊副領隊廖長亮、廖長成是廖華照的兒子,他們自小跟着父親扒龍舟。如今,他們又帶着自己的孩子,在潭江上划槳推舟,感受龍舟文化魅力。至此,廖家的龍舟文化已傳承到第五代。

6月2日,江門市首個僑資企業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新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泓達堂點揭牌。兩支龍舟隊將依託該平台,結合傳統節日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要求,融入基層,傳播傳統文化,服務群眾。

廖長成說:「希望通過平台讓龍舟這項強身健體的運動得到廣泛推廣,讓更多人參與運動、熱愛運動、傳播運動!」

視頻

江門市新會區司前鎮龍舟協會 相關視頻

龍舟季 江門新會上演傳統龍舟爭霸賽
江門:八龍鬧端陽 禮樂龍舟賽開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