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池上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池上乡,位台湾台东县,东邻海岸山脉,西屏中央山脉,为新武吕溪冲积成扇型,扇端涌泉带形成池泊,名为“大坡”。清光绪年间统称‘新开园’;日据时期设冶为“台东厅关山郡池上庄”原住民迁住时,择其水足地肥集居四周生活,并由世代繁衍而扩大其聚落,直至日据时期设治时,依其聚居该池之上而取名为‘池上’。

沿革

池上乡的历史发展可源自于清朝光绪年间,池上地区被称为‘新开园’,到了日据时代西元1926年,东线铁路通车开启池上乡的正式发展开垦的历史,日人看见原住民的聚落位在现今大陂池(原称大陂)旁,便取住在大陂池之上的意思,将这里称为“池上”,隶属于台东厅关山郡管辖,并于台湾光复后改设为台东县池上乡;池上乡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从古至今居民主要以农业种植稻米为主,在气候的影响下稻米成为昔日进贡日本天皇的贡米,更在1988年(民国77年)获得金米奖,成为全台湾品质最优良的稻米品种,也为池上乡的农业经济带来新的契机[1]

地理

池上乡东邻东河乡、西接海端乡、北以秀姑峦溪上游与花莲县富里乡隔邻、南以新武吕溪与关山镇相望。1945年台湾光复改台东厅为台东县,光复后乡内原先划分为福文村、大坡村、水坠村、锦园村、新兴村、大埔村,万安村及福原村等八村。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将大坡村分为庆丰村与大坡村。1956年水坠村改称富兴村,嗣后于1967年新增振兴村,故现今共划分为十村。池上乡在2008年总人口数为9366人,原住民2224人,占总人数的23.7%,其中以阿美族为主要族群。因社会结构的转变,许多乡民往外发展,故每年人口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截至2019年5月,人口数降为8180人[2]

面积

池上乡东西最宽之处宽约8.5公里,南北最长之处长约15公里,面积8,268.5455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35%。其中平原面积为3,652公顷,丘陵面积为3,350公顷,山地面积仅1,267公顷。 池上平原是本乡居民主要之生活空间,乡内大坡、振兴社区位在河阶之上,其他社区与聚落全部都分布于平原地带。本乡位于平原之村落面积较小,如福原、庆丰、万安、新兴等村,若各村辖区包含山地时则面积较大,如大坡、大埔、锦园、富兴、振兴等村;福文、新兴二村虽含山地部分不多,但村内干旱地区较多,故面积也较大。

自然环境

池上乡位于台东县北部,南边以嘉武溪与关山镇接壤、北为花莲县富里乡、东边林东河乡、西接海端乡,总面积约为82.6854平方公里;池上乡处于花东纵谷平原中南部,是由新武吕溪冲积扇、龙泉溪冲积扇、大坡溪冲积扇、锦园冲积扇、万安溪冲积扇及富兴河阶共同组成,形成著名的池上平原,范围北自龙泉溪、大坡溪起,南至卑南溪止,东西边分别有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加上雨量充沛的气候栽培出优良的池上米。

特产

池上米

池上乡花东纵谷旅游线上重要的观光景点,因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稻米颗粒较大、弹性较佳,品质口感均十分优越,曾经是进贡日本天皇的“贡米”,让用料丰富、米香十足的池上便当远近驰名。池上乡隔著新武吕溪与关山接壤,海拔仅170公尺,因有水利之胜及适宜的自然环境,造就极高品质的池上米驰名海外,在民间企业的赞助下于2002年6月9日成立的池上饭包博物馆,记录60年前池上饭包的历史沿革,从民国29年时李约典夫妇在池上火车站月台叫卖蕃薯饼、34年李陈云接棒以竹叶麻绳包四个饭团和其他配料、到46年饭包成为木盒包装,菜色陆陆续续的调整下,成为今日我们耳熟能详的池上饭包,馆内规划历史文化区、农田农具区、稻米文化区、池上饭包区和古早饭包区等等,让民众了解池上饭包所代表的深远意义。在池上最惬意的旅行,便是在田野间、大坡池骑著铁马漫游,将层层叠峦的山脉与无边无际的稻田尽收在眼底,走一遭池上饭包文化故事馆,了解池上便当的故事,再吃下一口著名的便当,感受池上稻米的文化。

推荐景点

大坡池伯朗大道池上地牛故事馆池上饭包文化故事馆大观亭[3]

大坡池

大坡池原名“大陂”,又称“大埤”,是内陆淡水草泽地,曾以“池上垂纶”列为台东十景之一。由于天然环境良好,因此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每逢夏季时可赏满池粉嫩的荷花,而周边更设有环湖步道与自行车道,景色优美宜人,适合放松休闲,是来台东旅游不可错过的好地方。大坡池为池上断层活动而形成的断层池,水源则来自新武吕溪冲积扇末端的伏流,也是秀姑峦溪的源头之一。在日治时期,大坡池的湖面比现今还要广阔,孕育出丰富的淡水鱼虾,在波光粼粼、云烟缭绕的湖面上,时常可见一叶扁舟渔夫撒网如诗般的画面,不仅被列为台东十景之一,早期的池上便当里的鱼虾佳肴,更是来自大坡池。湖光山色的大坡池,虽不复见当年池上垂纶的人文景色,却能让人在夏季时参加竹筏季,体验早期渔民游湖捕鱼的艰辛,欣赏别有一番姿色的大坡池。

伯朗大道

在台东池上乡的田间道路上,两旁是随风摇曳的稻浪,因拍摄伯朗咖啡的广告而大受欢迎,被称为“伯朗大道”。而在伯朗大道的中间,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是金城武曾来这儿骑单车拍摄广告的地方,两边一望无际的绿色稻田随风摇曳,被誉为是一条“翠绿的天堂之路”。伯朗大道的正式名称为锦新三号道路,笔直的道路上两旁尽是辽阔翠绿的稻田,随著时间转为金黄,阡陌的黄色稻浪,再加上远方高低起伏的山峦,宛如明信片上的美丽照片。在这片无边无际的稻田中骑单车、散步,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身心,沉浸在这番美景中。在伯朗大道旁的一棵茄冬树,高耸茂密的树冠,搭配远方的稻田风景,成为金城武拍摄广告其中奉茶片段的场景,而被称为“金城武树”,吸引许多追星族或游客前来拜访。

池上地牛故事馆

池上地牛故事馆 照片来自台东观光旅游网

池上客家产业交流中心(地牛馆)前身为纵管处池上游客中心,预计将以学术结合观光导览方式进行营运。地牛馆二楼将配合中央研究院在当地设置的五具地壳变形测量仪器,提供民众环境教育资讯以及国际学术使用。一楼部分则是常设各项展览及不时举办各项客家文化活动,除了推广客家文化之外,也结合当地地质特色,形成独特,具有在地性质特色的旅游亮点! [4]

池上饭包文化故事馆

池上饭包博物馆 照片来自台东观光旅游网

光复初期花莲到台东的火车需要8小时的时间,因此当时最早的池上饭包就是为了让搭火车的旅客能够在漫长的旅程中享用而制作的,刚开始的饭包是用竹叶包装,里面是4个包著肉干与酸梅的三角饭团,后来逐渐演变成木盒包装,以池上米煮成的饭,搭配卜肉、烧肉以及古法制作的酱菜、大坡池捕获的虾等食材。随著时代改变,池上饭包严格把关原物料,创造出更丰富多元的菜色,用现代化的经营,延续老字号的新生命。

饭包博物馆内区分为“历史文化区”、“农田农具区”、“稻米文化区”、“池上饭包区”、以及“古早饭包区”等多个展示区,以文字及图片介绍池上饭包历年来的发展沿革,同时还典藏著早期做饭包时使用的传统炉灶等器物。因此池上饭包博物馆不但可以提供民众参观,同时还兼具著文化保存与教育等多重功能。来到池上饭包博物馆,除了吃饭包是一大重点外,其它看的、玩的也都相当多元,是个可以晃一小段时间的旅游景点。另外,除了一般宽敞舒适的用餐区外,游客更可坐在门前于台铁退役的火车车厢内用餐,充分感受在火车上的怀旧风情,比起在真的火车上吃著池上饭包,更有种惬意的旅行氛围。

大观亭

在伯朗大道附近的大观亭,是建在引进大坡池水灌溉农田的浮圳上,站在大观亭,将数百公顷的稻田美景尽收眼帘,那辽阔绝佳的视野令人十分惊叹,成为池上旅行不可或缺的一道美景。[5]“大观亭”观景台,离地面有6公尺高,因为当地政府积极与农民沟通,保留无电线杆、无农舍的独特美景,在大观亭一望而去更是令人惊叹!且可以完整眺望175公顷的稻田,一望无际的辽阔,顿时让人心旷神怡,即便是在雨天也是一种极美的享受。[6] 从大观亭一眼望去,是或绿或金黄的稻田,整片映现眼帘,没有电线杆的遮蔽,座落于中央山脉海岸山脉之间,纯粹的稻田之美令人屏息。[7]


视频

[看见台东]台东 大坡池 大陴池 4K[旅咖空拍],2018-04-10
台东池上-伯朗大道-金城武树.油菜花-Canola flower,2014-02-01
2013池上地牛故事馆,2015-02-15
池上饭包文化故事馆~悟饕池上饭包的精神,是台湾人吃苦耐劳精神的写照,2016-11-04

参考资料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