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汪昱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汪昱庭(1872年-1951年)名敏,号子夷。安徽休宁人。

13岁随先人来沪,在南市花衣街一布庄习业,后在纱布行从业。1911年,汪氏受民主革命影响,在谭延恺部任职。袁世凯复辟后,他弃官经商,任恒丰纱厂业务部经理、华商纱布交易所新亨花号经理等职,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弃业。汪氏秉性恬淡,为人谦逊,不求闻达,不逐名利。汪昱庭在教学时不守门派,不以师尊自居,真诚以琴会友,轻利重义,其人品、艺品成为学生和后人的楷模,亦为国乐界同仁所称颂上海琵琶派的创始人。

汪派琵琶艺术

汪昱庭初习笛、箫、三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从邻居王惠生学琵琶。沪上张园、愚园两地盛行琵琶会,名家相聚,好手云集,汪昱庭欣逢其盛,得以观瞻浦东派、平湖派等名家的精彩演奏。后又向浙江派琵琶李芳园殷纪平以及倪清泉陈子敬学琵琶,集浦东、平湖两派之所长,自成一家。汪昱庭勤奋好学、博采众长。为了适应近代都市文化生活,汪昱庭对传统琵琶乐曲进行了删节与整理,形成了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汪派”琵琶,世人亦称“上海派”。善于弹奏琵琶文武套曲。曾对李芳园传谱的《浔阳琵琶》一曲加工润色,改名《浔阳夜月》,又名《浔阳曲》,删弃了李谱每段结尾的长段捺音和繁音花指,使曲调更为质朴,被人称为“汪派琵琶”[1]



艺术成就 经典传世

汪氏对于琵琶的主要贡献有:在技巧方面,首次运用上出轮,从而奠定了当代琵琶右手手型结构的基础;在夹弹方面,他提出的“龙眼”、“凤眼”确定了夹弹的手型框架,可以说,汪氏对于琵琶技艺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乐曲方面,他不拘泥于传统奏法,对古谱加以精心修改,使之更为精练,如他把《李氏谱》的10段《阳春古曲》改编为7段,全曲焕然一新,结构紧凑,现已成为广为流传的琵琶名曲。他对《浔阳琵琶》也进行了删减润色,乐曲显得更为质朴典雅,现在蜚声国内外乐坛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最初就是以他的版本为基础改编的。在《十面埋伏》中,他创造了“凤点头”、“哆罗子”等指法,现以成为流传最广的版本。另外,他根据锣鼓套曲《灯月交辉》改编的琵琶曲《寿亭侯》与《跨海东征》是汪派的特有曲目。 汪氏的传谱,经中央音乐学院收集整理,1980年编成《汪昱庭琵琶谱》。 汪氏把琵琶古谱根据实际演奏花音编写出演奏谱(工尺谱),且都是亲笔抄写后送给学生,现已成为珍贵的墨宝,后来的琵琶名家,多数出自汪门,如李廷松、卫仲乐、孙裕德、程午嘉、柳尧章、金祖礼、陈天乐、张萍舟、陈永禄等。

参考资料

  1. 汪派琵琶演奏谱. http://www.stmusic.com.tw. [2019-04-01].  外部链接存在于|publisher=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