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汪道涵 | |
---|---|
汪道涵 | |
出生 | 1915.3.27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汪導淮 |
職業 | 政治家 |
知名於 | 1980年任上海市市長 |
汪道涵(1915.3.27-2005.12.24),原名汪導淮,安徽嘉山縣(今明光市)人,曾先後就讀於交通大學(現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同盟會元老汪雨相之子,中共黨員。 曾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市市長、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中顧委委員等重要職務。
1937年汪道涵考入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任上海市市長,1987年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1年12月16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京成立,汪道涵被推舉為會長。1993年4月27~29日,與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為兩岸關係的發展作出了貢獻。2005年12月2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歲。
汪道涵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努力貫徹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1993年4月,汪道涵受權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領導人辜振甫舉行會談,史稱"汪辜會談"[1]。
目錄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民國四年(1915年),出生於安徽嘉山縣(今明光市)。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8歲的汪道涵從南京中學(今寧海中學)考入國立交通大學機械系,次年3月加入中共,11月底遭國民黨逮捕,三個月後被父親保釋出獄並在家鄉繼續從事革命工作。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春,復考入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理學院數理系,插入二年級繼續讀書。
加入中共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先後擔任新四軍四支隊戰地服務團團長、縣長、行署副主任、專員、地委委員等職。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後,任淮南嘉山縣縣長、縣委書記,淮南行署副主任,淮南津浦路東專員公署專員,淮南地委財經部部長、行署副主任。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後,任蘇皖邊區政府財政廳副廳長、建設廳副廳長,華中軍區、山東軍區軍工部部長、政委,膠東區行署代主任,安徽省財辦主任。
1949年後,任杭州市軍管會副主任兼財經部部長,浙江省財辦副主任、省財政廳廳長兼商業廳廳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
建國之後
1952年後,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對外經濟聯絡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
1978年後,任對外經濟聯絡部副部長,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1980年後,任上海市委書記、副市長、代市長、市長。
1985年後,任上海市政府顧問、國務院上海經濟區規劃辦公室主任。同年12月28日上海市台灣研究會誕生,他又被一致舉薦為名譽會長。1985年,美國塔夫茨大學授予他公共管理學名譽博士稱號,以讚揚他在上海市長任內的政績。芝加哥市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
1987年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90年當選為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汪辜會談
1991年12月16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京成立,年高德劭的汪公被推舉為會長。
1993年4月27~29日,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為兩岸關係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993年11月被推選為第九屆上海市工商聯名譽會長。
上海就職
1994年被上海交通大學董事會聘為名譽董事長。是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他還是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三所著名大學的客座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主講世界經濟、政治經濟、城市經濟、經濟管理等課程。
因病逝世
汪道涵同志因病於2005年12月24日7時1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0歲,30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火化。 葬於福壽園。
主要成就
出任海協會會長
1991年12月出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參與中央對台工作的重大決策和部署。他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努力貫徹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等分裂活動。他關心和熱愛台灣同胞,廣泛聯繫主張發展兩岸關係、反對"台獨"的台灣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
汪道涵秉持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促進兩岸之間的交流、協商與對話,為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不辭勞苦,盡心盡力,為兩岸人民的福祉,作出許多重要的貢獻。
汪辜會談
1993年4月,汪道涵同志受權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領導人辜振甫舉行會談,實現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公開接觸商談,標誌着兩岸關係的歷史性進展,並推動了兩岸事務性、經濟性商談,歷史上稱為"汪辜會談"。
會談意義:
汪辜會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為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會談"以來,汪道涵勇於面對兩岸政治歧見,善於求同存異,更可貴的是,汪道涵能夠正面看待台灣的民主發展,理解並尊重台灣社會的自由多元意見,與海峽交流基金會一起努力,將兩岸關係導入更有建設性的走向。
與海基會領導人會晤
1998年10月,汪道涵同志再次與海基會領導人會晤,開啟了兩岸政治對話。汪道涵同志為推動兩岸談判進程、促進兩岸關係發展作出了重要努力,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受到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人物評價
學者風度,務實性格,平易近人,這是海內外媒體對汪道涵的一致評價。記得幾年前,當汪道涵剛剛卸任上海市長時,有個美國資深記者談及他對汪道涵的印象時說:"汪道涵卸任後,除應聘到復旦大學任經濟系教授外,還應聘到美國塔夫茨大學講學,可謂開一代新風。他本身是個專家,又做了五年多市長,胸中有盤棋,且手中有數字,非常有條理。"
從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到90歲高齡安然辭世,老先生在政治舞台上沉浮大半個世紀,始終保有一個傳統讀書人的風骨。---《新民周刊》我們紀念汪道涵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對黨忠誠、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對黨、對人民事業的忠誠始終不變,革命理想高於天。我們要學習他勇於探索、敢於負責的擔當精神,不管在什麼地方、從事什麼工作,都勇於探索,善於創新,敢於擔責,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我們要學習他立足長遠、謀劃全局的戰略思維,"讀書就是生活",熱愛讀書、熱愛學習,善於從長遠和全局,看問題、定政策、抓工作。我們要學習他心繫群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時刻把群眾急、難、愁的民生問題放在心上。汪道涵同志的光輝業績、領導藝術、戰略眼光和人格風範,歷歷在目,儘管汪老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但他為上海發展立下的功績永遠值得我們銘記,他的人格風範永遠值得我們學習。---韓正
軼事典故
愛好讀書
汪道涵最大的個人嗜好就是"逛書店"。上海的大大小小的書店裡,經常可見到這位平易近人的市長的身影。他喜歡買書,文學評論、歷史專著、名人傳略、音樂美術、科技專著、經濟理論,古今中外,無所不包。他有句名言:"讀書就是生活。"
汪道涵酷愛讀書,還喜歡欣賞外國古典音樂,愛看京劇,下圍棋。
他的辦公室和家裡堆滿了書籍,每每工作至深夜,回家還要從床頭的"書山"中取一冊看看,有時至凌晨仍手不釋卷。 汪道涵為人儒雅,無論什麼時候,他總是一身筆挺的西裝革履,銀髮光亮整齊,有着學者睿智的風度,雖屆古稀之年,卻精神矍鑠、紅光滿面、笑容可掬。
親屬成員
家庭
父親:汪雨相,同盟會元老。
原配:戴錫可,生有二子二女後病逝。
長子:汪致遠,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將。
次子:汪致重,上海海灣投資董事長。
長女:汪東寧,上海國際經濟文化交流公司總經理
二女:汪凝,吉大正元董事長。
繼室:孫維聰
幼子:汪雨(孫維聰生)
兄弟:汪導洋(1930年出生)、汪導海(1924年出生),兩人均任中央辦公廳機要局局長。
後世紀念
2005年12月30日上午十時,汪道涵遺體告別儀式在上海龍華殯儀館大廳舉行。江澤民在上海弔唁汪道涵。
汪道涵的骨灰安葬於福壽園。
與墓地遙相呼應的是福壽園人文紀念博物館內陳列的汪老遺物。青燈一盞,清茶一杯,筆墨紙硯齊備,辦公桌椅完全依主人的讀書習慣而設計。
"兩岸之道,唯和與合。"當年汪老追憶辜老時留下的文字,如今在福壽園內正以特殊的方式,變成生動的事實。
視頻
汪道涵子低調抵台 擬走訪中南部
參考資料
- ↑ 汪道涵書法和辜振甫書法對比,皆學養深厚,誰能更勝一籌?, 書畫圈 百家號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