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汶上建华实验中学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

汶上建华实验中学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地处汶上县普陀山路与宝塔路交汇处,是一所公办初中。

目录

办学历史

2018年8月学校成立,前身为汶上县第四实验中学。2022年2月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的引领下,与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办学,更名为汶上建华实验中学。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25000余平方,建有教学楼两栋,实验楼一栋,风雨操场和报告厅一栋,配有高标准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篮球场3块、羽毛球场2块、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1]、生物实验室、微机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房和录播室等。学校设计班额48个,目前在校师生2000余人。教职工140余人,本科教师达标率100%。

校园咨询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建华实验中学: 教研引航赋新能 “五育”并举促发展

汶上建华实验中学,成立于2018年8月,前身为汶上县第四实验中学。2022年2月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的引领下,与北大金秋建华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办学,更名为汶上建华实验中学。目前在校师生2300余人,共40个教学班。学校坚持公办教育性质,落实“最美教育”理念,通过“最美教师”打造“最美课堂”,从而培养出“最美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合作办学前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约90%的教师是入职不到3年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学校根据全县教育总体要求和集团的安排部署,结合学校的校情,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2022年为规范办学年、2023年为教师专业发展年、2024年为品牌建设年,力争在10年内,打造成县区的标杆学校,打造“学在汶上”的教育新名片。学校不断加强德育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从接管前的办学质量全县综合排名第10位上升到第5位,教育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集团引领专家引路

资源同步共享。北大金秋建华教育集团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新晋教师培养课程、优秀班主任培养课程、骨干教师[2]培养课程、德育干部培养课程、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听首都名师分享,建最美书香家庭”家校共育课程等,使汶上建华实验中学的师生和家长,同步享受到了首都名师优质的教育。

一课双研,以研促教。专家指导下的单元核心课“一课双研”活动,是集团组织的针对单元核心课程的教学活动。学校教师通过两次研讨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单元核心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标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师徒结对,催化成长。通过青年教师到集团跟岗学习一学期、与集团名师一对一结对、校内新老教师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借助名师言传身教,使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专家把脉,对症下药。集团先后派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来到学校进行指导。专家们深入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还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要求和标准。专家们一次次听课、评课、磨课、研讨、讲座,不断为教师赋能,教师们的专业发展也驶入快车道,在市、县级教学能手、公开课评比中,22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教师是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教师发展,才能为学校的发展积蓄动力。集团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和研讨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邀请教育专家和学者开展课程标准解读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让教师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教师们的教学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策略、脚下有行动。

合作学习以生为本

学校注重分层施教,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同一班级内实现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让每个学生在最近目标发展区域内均有所提升。同时,学校要求教师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不超过3个,并通过问题导向教学、任务群的设计、项目式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此外,学校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班学生被分成8人一大组,4人一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进行分组。4人小组用来进行合作学习,8人大组用来进行自主管理,一人担任行政组长,其余7人分别担任学科组长。每个小组都承担一定的任务或项目。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讨论、合作,以完成任务或项目。通过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与其他同学有效地进行沟通。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寻找和整理信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冲突,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等。小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了他们更深入学习钻研的动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