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天主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汾阳市天主教堂位于市内三皇庙街39号,是天主教汾阳教区的核心,除设有完整的教区机构外,还设有备修院及慈母传教修女会,一九九三年十二月被汾阳市政府认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简介
汾阳市天主教堂——耶稣圣心堂,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32-1933)由当时教区第二任主教刘锦文辅助修建工程,历时一年,圣堂的造型采用西欧哥特式,长约42米,宽约12米。
教堂内顶棚结构为圆拱顶穹隆,教堂两侧建有多角的八个小隔间,对木质结构的圆顶应力起到了支撑蹬的加固作用,是力学方面的科学安排,为教堂内的结构的布局和陪衬,成为合理的协调。
教堂正面的款式造型富丽宏伟,雄壮严谨,叹为观止。所有砖石拱圆,堂面的式样。窗户形状一律采用高而尖的格调,呈现出举目向上,引心向天的情愫。这便是哥特式建筑的特征。在祭台的前方有五尊塑像,窗户槛格中镶嵌的玻璃五彩斑斓,使得堂内的光线柔和舒适,使人产生肃穆谧静之感。各处砖石打磨平整,缕刻精细,这在当时当地是一座宏伟精致,美丽突出的艺术珍品。
哥特式的由来
在中世纪的欧洲,继仿罗马式教堂[1]之后,兴起的是歌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产生于西欧11世纪后期兴起了繁荣的城市经济有关。在西欧的许多城市中,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城市之间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竞争,也带来教堂建筑的竞争,每一城市都以能建立美丽雄伟的教堂为荣。基于这一背景,这一时期的哥特式教堂从外岛内都十分瑰丽华美,即尽奢华之能事,使之成为城市经济繁荣的象征。
哥特式的教堂最初从法国的巴黎开始兴建,其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从 12 世纪开始持续到 13 世纪的 50 年代,强调零散结构的递增和高度的增加,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第二阶段,十分重视装饰性的处理,并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整体视觉效果,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第三阶段,除仍保持自身的基本特点外,装饰效果的变化已脱离了视觉上应有的结构整体性,如英国剑桥皇家学院礼拜堂[2]。
参考文献
- ↑ 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新浪博客,2008-05-30
- ↑ 剑桥国王学院及礼拜堂,搜狐,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