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沁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沁县位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北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东接襄垣、武乡,南邻屯留,西部与沁源毗邻,北部与武乡晋中地区的平遥接壤,位居省城太原与市府长治的中轴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自古就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煤海中的绿地”、“北方水城,中国沁州”之称[1],是长治市北部四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演变

晋人消灭赤狄部落后,把地跨数县的地区,封给晋大夫羊舌氏为食邑,名曰铜鞮邑。 晋顷公十二年,晋六卿灭掉羊舌氏族,将原地析为铜鞮、平阳、杨氏。

秦灭赵后,又将铜鞮析为涅氏襄垣谷远四县。

北魏时铜鞮属并州乡郡。

隋初属上党郡,后将甲水县(县治在今南涅水村)部分划归铜鞮,辖境有增。

唐初改隶韩州,复置甲水县,六年后分甲水归铜鞮武乡

宋初在乱柳石围中(段柳村)建威胜军,后曾改军为州,不久又称威胜军。再后,升节镇,改称义胜军,隶河东南路,领铜鞮、武乡、绵上、沁源四县。

元初称沁州(迁现城址),隶晋宁路,领铜铜鞮、沁源、武乡三县。

明初改铜鞮入州,直隶山西布政司,领沁源、武乡两县。

清沿明制,仍称沁州

民国初年废州改县,始称沁县,属冀宁道。抗日战争开始后,为第三行政区所在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为适应战争需要,在县东置路东办事处。民国三十年(1941年),将沁东部分地区划归武东县,同时在沁洪公路北置漳源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撤漳源县,复归沁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名未变,属长治专员公署(后称晋东南地区)。

1985年试行市管县,沁县属长治市[2]

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沁县辖6镇:定昌镇郭村镇故县镇新店镇漳源镇册村镇7乡:段柳乡、松村乡、次村乡、牛寺乡、南里乡、南泉乡、杨安乡,306个行政村。

民族

沁县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土家族等民族分布[3]

文化习俗

沁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2008 年,沁州三弦书被中国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

2009年,沁县举办了“端午民俗文化节暨首届龙舟邀请赛”。 2010-2018每年端午节都会举办龙舟邀请赛

风景名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沁县大云院普照寺大殿南涅水洪教院南涅水石刻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阏舆古城及墓地[5]

历史名人

沁县有吴琠[6]王尧士王猷王偀王杰王沁韩万金等著名人物。

当地特产

瓜子

沁县南瓜子则个大仁满(长2.2厘米、宽1.3厘米),含油量高。

小米

“沁州黄”小米色泽蜡黄,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晶莹明亮。煮成饭后松软可口,味道清香,遂起名为“爬山糙”。在1919年参加印度国际博览会便饮誉海外。在国内连续被评为一级小米,获“全国最佳小米”称号[7]

视频

沁县相关视频

沁县旅游宣传片
长治市沁县第四届龙舟公开赛视频集锦

参考文献

  1. 刚刚传来的消息,沁县终于摘掉这个帽子了······ ,搜狐网
  2. 历史沁县,美丽铜鞮,梧桐子网站
  3. 沁县简介,搜狐网
  4. 【中国传统工艺 • 非遗山西】沁州三弦书,搜狐网
  5. 阏舆古城及墓地,博雅旅游分享网
  6. 走进沁县,瞻仰吴琠道德丰碑,黄河新闻网,张瑜,2015-08-13
  7. 沁州黄史话,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