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沆瀣一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沆瀣一气
来自5068儿童网的图片
hàng xiè yī qì

近义词 :狼狈为奸、一丘之貉、蛇鼠一窝

反义词 :一盘散沙、貌合神离、勾心斗角

出 处 :《南部新书

体 裁成语

属 于 :中性词

沆瀣一气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拼音是hàng xiè yī qì ,原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语出北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

原文

《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1]

典故

唐代盛行科举制度,读书人要做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当时的读书人都争着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就能做官。

唐僖宗当政期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应考。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

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地录取了。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

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涩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爱凑趣的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象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

本来这是一句玩笑话,并不含贬义,崔沆、崔瀣也不存在营私舞弊的情况,不过后来有人听说崔瀣中举后很快就得到很好的官职,遭到他人质疑,于是便把“沆瀣一气”的说法暗指他们俩有私人关系。渐渐地,"沆瀣一气“从一句玩笑话变成了一个含贬义词的成语。

视频

沆瀣一气

参考资料

  1. 沆瀣一气,在线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