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需要编修,以确保文法、用词、语气、格式、标点等使用恰当。 (2019年9月20日) |
沉文秀(426年-486年),字仲远,吴兴武康人。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将领,他是南朝宋太尉沉庆之弟沉劭之之子。在宋官至青州刺史,后被北魏俘获,官至怀州刺史,终死在北方。
生平
外镇青州
沉文秀初任吴兴郡主簿,后转功曹史。伯父沉庆之升处高位后,文秀因而改任东海王刘袆的抚军行参军,历任义阳王刘昶的东中郎府下、东迁令、钱唐令,西阳王刘子尚的抚军参军,武康令、尚书库部郎、本邑中正、建康令等职。宋前废帝即位后改任建安王刘休仁的安南录事参军,射声校尉。
景和元年(465年)文秀改督青州徐州之东莞东安二郡诸军事、建威将军、青州刺史。当时前废帝行为狂悖,朝野内外都相当忧心,文秀在出发到青州时让部曲屯驻于白下(今江苏南京市秦淮区),并劝说庆之起兵以求自保,但庆之拒绝;文秀多次请求,甚至声泪俱下,仍无法打动庆之,最终文秀只得放弃,并领部出发,不久庆之果然就被前废帝赐死了。前废帝不但杀了庆之,更加派了直阁江方兴领兵诛杀文秀,不过方兴还未赶到前废帝就在政变中被杀,继位的宋明帝立即就派人追还方兴,而文秀就在方兴到后将他抓住,不久就放他回建康。
力抗宋明
明帝虽然即位,但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在其长史邓琬的主使下拒绝承认明帝帝位,并于泰始二年(466年)正式即位,更向四方征兵以消灭明帝政权。沉文秀支持子勋,并派了刘弥之、张灵庆及崔僧琁三支军队响应征兵。当时徐州刺史薛安都亦支持子勋,派使者向文秀通报,文秀于是改命刘弥之等军改到安都那里。刘弥之是青州大姓,族人势力很大,而他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时倒戈支持明帝,虽然很快就被薛索儿消灭,但他的宗族都走到北海郡,并据郡城抵抗文秀。而当时在琅邪的平原乐安二郡太守王玄默、盘阳城(今山东临朐县东南)的清河广川二郡太守王玄邈及临济城(今河南陈留县西北)的高阳勃海二郡太守刘乘民都支持明帝,文秀也杀了图谋叛应他们的司马房文庆。文秀派军主解彦士攻陷了北海,但刘乘民堂弟刘伯宗后以乡兵再度攻下北海,并进而攻击文秀所治的东阳城(今山东青州市),文秀领兵抵抗,杀伯宗及其弟刘天爱。
四月,明帝以散骑侍郎明僧暠为青州刺史[1],让他与东莞东安二郡太守李灵谦讨伐文秀,他们就与王玄默等三支军事力量合力进攻东阳,但都被文秀击破,败而复战达十多次仍无法击败文秀。八月,子勋政权被明帝所灭,但文秀仍然与明僧暠等对战。明帝于是派了文秀弟弟沉文炳带同诏命劝降文秀,承诺“凡诸逆节,亲为戎首,一不加罪。”当时明帝还派了刘怀珍随文炳同行。文秀遭受到当地人和支持明帝部队的攻击,遂与冀州刺史崔道固共请北魏增援,而在收到文炳诏命后仍未立即投降,然而青州百姓在知刘怀珍到来后感到欣喜,不其城等守戍亦遭作为援军的王广之所破,最终在泰始三年(467年)二月宣布归降,并立即获还授青州刺史本职。
忠节拒拜
北魏派了慕容白曜等人南下取青冀二州,沉文秀乘魏军不备进行袭击,屡败魏军,明帝遂进其为辅国将军。八月,北魏长孙寿领数万兵入东阳西郭直达城下,并有所掳掠,文秀派垣谌击败他,婴城固守,长孙寿及后屡次进攻仍无法攻下。泰始四年(468年),明帝进文秀为右将军,封新城县侯,食邑五百户。三月,慕容白曜逼降了崔道固,领军赴东阳协助进攻,文秀仍然坚守。明帝及后派了文秀弟沉文静循海路增援东阳,但在不其城受阻于魏军,虽一度据城防御,但数月后仍城陷被杀。
泰始五年正月二十四日(469年2月21日),文秀长期被围且无援军之下仍然将士用命,无人叛离,至此时魏军攻陷东阳城。文秀在城破之日解下戎服,穿好官服,拿着符节正坐等待魏兵进来。魏兵进入时持刀问:“青州刺史沉文秀何在?”文秀大声道:“身是。”魏军遂将他抓到官署大廰前,脱光他的身服,缚起他送到慕容白曜所在的西南角楼处。押到时文秀被命令向白曜下拜,文秀说:“各二国大臣,无相拜之礼。”坚持不肯拜。慕容白曜初时大怒,狠狠地鞭鞭打他,及后才命人送还他衣服,并给他食物。文秀后来与长史房天乐及司马沉嵩等人押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在那里虽获免死但以下客对待,只给粗衣蔬食[2]。
身死北方
不过,魏献文帝后来欣赏他的节义,对他待遇提高了一点,并拜为外都下大夫。继位的北魏孝文帝为嘉许他忠于宋国,特赐绢彩二百匹,更在太和三年(479年)升其为外都大官。后文秀当南征都将,临行前又获赐戎服。不久又转任持节、平南将军、怀州刺史,假吴郡公。当时北魏河南领土相当富饶,人们都爱送礼物,但文秀从不接受,他又在怀州大兴水田,对公私利益都有一定贡献;可是他为政过宽,无法压抑当地盗贼活动[3]。
太和十年(486年),文秀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参考资料
- 《宋书·沉文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