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辽之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沈辽之战 |
中文名称: 沈辽大战 地点: 辽河流域 时间: 1618年 参战方: 清军、明军 结果: 清军获胜 |
沈辽之战,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三次大捷之一。天启元年三月(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战役取胜后,领兵进军辽河流域。首先攻打的是沈阳,沈阳城高池深,防御坚固,努尔哈赤里应外合,把沈阳打下来,又继续包围并打下辽阳,在九天之间连克沈阳、辽阳两座重镇。辽阳是当时明朝整个辽东的首府,政治中心。被努尔哈赤攻陷后,努尔哈赤就由赫图阿拉山区进到了辽河平原,建立了对辽东地区的统治。[1]
历史背景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努尔哈赤取得萨尔浒战役的胜利,之后就大举进兵到了辽河流域,辽河流域中心就是沈阳和辽阳。1621年,努尔哈赤领兵四万,分兵八路,向奉节堡进军,拉开了沈辽大战的序幕。
战役过程
奉节堡地处沈阳和辽阳之间,是军事要地。明奉节堡守城将领是李秉成,双方在城外六里处交战,李秉成兵败后逃回城里。2月16日,小股兵力进攻虎皮驿,2月18日,进攻王大伅,3月10日,努尔哈赤亲率十万大军进攻沈阳,沈阳总兵是贺世贤和尤世功。3月12日,后金军队到达沈阳郊外,努尔哈赤用诱敌战术,将贺世贤骗出沈阳城,杀死明军千人,尤世功见贺世贤被困,便出城营救,结果又被八旗军围住,努尔哈赤接着率主力攻打沈阳城,由于贺世贤和尤世功都被杀了,使得军心大乱,再加上事先努尔哈赤已派了内奸在沈阳城里,他们打开城门,大军进入沈阳城。
1618年3月18日,后金军队又向辽阳进发。当日,在虎皮驿扎下营盘,驻守辽阳的是袁应泰,他调集了2.3万人守辽阳。3月19日,后金全军渡过辽阳城东南太子河后,大军并未进攻辽阳,突然沿辽阳西南的千山向山海关而去,袁应泰担心后金要攻下山海关,京城就危险了,便将驻守太子河的军队,加上其它兵马五万,在辽阳城西面布阵想拦住后金军队,又命一部分兵力跟在后金军后面,想前后夹击。努尔哈赤得知明军出城了,便派红旗军攻打尾随其后的明军,剩余七个旗分别围攻辽阳的东、西两城,双方在辽阳城小西门开战。
1618年3月20日,袁应泰率虎诱军冲出东门扎营在辽阳城外的东山上,想牵制后金攻打辽阳的兵力,但后金军队的人数众多,努尔哈赤分兵两队,一队进攻东山,一队攻城,双方激战一整夜。3月21日,明军出动战车与后金军大战,又败下阵来,再加上城内奸细的接应,攻打西门的后金军队进入了辽阳城,守城的将领们纷纷自缢而亡。3月22日,后金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后金围城打援,里应外合,只用了十多天的时间便攻下了明朝北方重镇辽阳。
结果意义
努尔哈赤里应外合,把沈阳打下来,马不停蹄又包围辽阳,九天之间连克沈阳、辽阳两座重镇。此次战役的胜利,是后金与明朝兴亡的转折点,此后的形势对明朝极为不利,几天之内辽阳周围地区接连失陷,大大小小70多座城池投降后金。辽阳和沈阳的失陷,表明明朝在辽东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统治的建立,史称"沈辽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