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那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沈那遗址

沈那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毛胜寺西台地上。台地东邻小桥大街,西有一条洪沟与大西山山坡相隔,洪沟内有泉,泉水由北向南流(原注入湟水,现已断流),北部有条东西向的大沟,俗名瓦窑沟,小桥大队小学校园北墙紧贴台地南缘断崖。总面积约400×250米,呈长方形。台地西、北、南三面较整齐,东侧中部有一缺口(封闭形小沟,当地称为小瓦窑沟)。西部中段,因引水灌田塌陷,后经平整成约40×40米、低于台地约2米的梯田。台地东南建有变电站及家属院,小瓦窑沟北部有5处民居,其余皆保存原貌。整个台地都是古代文化遗存,无空白。东北部为马家窑文化区,面积约50×50米,北端有少量的卡约文化遗迹,其余皆为齐家文化遗存。台地原为旱作麦田,后改为水浇地,并先后多次经过平整,原覆盖土及文化层上部被破坏,部分裸露,其中以台地中部为甚。整个台地到处可见陶片、杂骨及零星的石器,崖坎处及东部小瓦窑沟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坑及多处白灰面房屋遗迹,文化堆积厚达200厘米以上。

简介

景点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沈那遗址

地理位置: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

基本内容

沈那遗址为约3500年前的古羌人聚落村,是远古人类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过渡的一种文化遗存。

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村北,位于湟水及其支流北川河交汇处的二级阶地上,北起阴坡,南至坟墓沟,西临乱沟,东部台下即为宁张公路,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该遗址以齐家文化居住遗存为主,还有少量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卡约文化遗存。从现有资料看,沈那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相当丰富、保存现状较好的多种文化并存地点之一。

沈那遗址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于1948年发现的,并出土过多件文物精品。目前沈那遗址的发掘整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2006年05月25日,沈那遗址作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