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沈阳高等师范学校
缩略图

来自 bilibili网站 的图片

沈阳高等师范学校

创办时间:1918年

并入东北大学:1923年

所属地区:沈阳

起源:奉天大学堂 

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是中国早期六所高等师范学校之一,最早的原型是1902年的奉天大学堂,1913年初,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是其中之一,其他几所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奉天师范学堂始建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地点在奉天省城大南关慈恩寺胡同(解放后为沈阳市录像机厂,现为科学家花园)。1907年4月,在此成立了奉天两级师范学堂,设有优级师范科和初级本科各三班,吴景廉任学堂监督。1912年7月,改称奉天两级师范学校,增设师范专修班四班,吴凤纯任校长。1917年10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同意筹设东省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5月,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设有国文部、史地部、英语部、数学部、理化部、博物部,以及国文、图画、教育专修科,莫贵恒任校长。1923年4月,在此成立东北大学,称为东北大学南校。[1]

1923年,东北大学宣告成立时,当时学校选定的地点不是人们熟知的北陵校区或是南湖校区,而是位于沈河区大南街科学家花园附近的原奉天师范学堂(后又称奉天两级师范学堂、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中国东北自古多武少文,1921年初,奉天教育厅长谢荫昌向时任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建议: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大学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1922年春,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以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基础开办理、工两科,以奉天文学专门学校(原奉天法政学堂)为基础开办文、法两科。1923年4月19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4月26日正式启用,东北大学宣告成立,时任奉天省省长王永江兼首任校长。东北大学成立后,原文专校舍让给即将成立的奉天市政公所,高师原址已不敷使用,为此王永江在得到清室醇亲王同意之后购买了北陵东南陵堡子村附近土地约500亩(其中有300余亩为陵地),作为东北大学理工农三科新校址,并于5月正式开工建设。1925年暑假后,理工科迁入北陵新校舍,文法科仍在高师旧校舍上课,从此,东北大学就有了南校、北校之称。


历史沿革

1905年奉天简易师范学堂创办; 1906年奉天完全师范学堂并入奉天简易师范学堂; 1906年奉天简易师范学堂更名为奉天师范学堂; 1907年奉天师范学堂更名为奉天两级师范学堂; 1911年奉天两级师范学堂更名为奉天两级师范学校; 1918年奉天两级师范学校更名为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奉天公立文学专门学校(原奉天法政学堂) 、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东北大学。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改办为东北大学理工科,并入东北大学; 932年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 1933年东北交通大学并入东北大学; 1937年东北大学更名为国立东北大学; 1938年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参与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现发展为西北工业大学; 1946年奉天工业大学、奉天农业大学并入国立东北大学,分别改建为改建为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农学院; 1946年东北大学(回沈后留川部分)改建为川北农工学院,其后参见四川:“川北大学历史沿革”; 1947年东北大学(医学院)并入中国医科大学;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农学院部分师生)并入东北农学院,现发展为东北农业大学;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农学院)参与合并组建沈阳农学院,现发展为沈阳农业大学;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文、法、商学院)并入解放区东北大学,现发展为东北师范大学;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国立长春大学(工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工学院; 1950年焦作工学院(冶金系)并入沈阳工学院; 1950年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业专科学校、鞍山工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东北工学院; 1952年山东大学(采矿系)、哈尔滨工业大学(采矿系、冶金系)、大连工学院(电机系)并入东北工学院; 1993年东北工学院更名为东北大学。

知名校友

杜重远、卢广绩、关吉玉、王卓然、宁恩承等

参考资料

  1. 从奉天法政学堂到奉天市政公所,新浪博客,20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