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沙子口街道大石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子口街道大石村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中的自然村,,大石村四面环山,发源于崂山西南麓的南九水河将该村分为东岸和西岸,青岛市第一条公路台柳路从村中穿过。该村北邻竹窝村,西南面为大石头村,现有村民107户,468人,有刘、臧、王、段等姓氏,以刘姓人家居多。[1]

中文名: 大石村

行政区类别: 村庄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

地理位置

西九水、东九水、大石头、大石、龙泉五个行政村,人们习惯统称为南九水。南九水距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约6公里,五村地域紧密相连、群山环抱、幽静美丽,因位居著名的崂山风景区北九水山南而得名。这几个村子都以刘姓为主,并且同祖同根,刘氏家庙坐落在西九水村村内。发源于柳树台和北大林山脉的南九水河,依次流经南九水各村,从沙子口入海。

改革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崂山区政府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于1990年春季开工兴建大石村水库,历时3年,于1992年8月竣工,库容量350万立方米。水库的建成,为缓解崂山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紧张发挥了作用。1978年改革开放后,大石村克服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平原地少的不利条件,大力发展集体和个体经济,兴办了针织厂、水厂,种植了果树,形成了规模化经营;能工巧匠们走出大山为青岛的市政、工厂企业进行工程建设,增加了村民收入。2004年大石村经济总收入3806万元,人均收入5119元。2004年,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

历史记载

早在清朝道光或咸丰年间,刘氏第十三世祖“元堂”带着妻小,从九水村沿河北上,在围子山东南的“踏踏石”旁安家。后来九水村与元堂血脉相近的父老乡亲也陆续迁来。段家埠的段氏、上流庄的臧氏和周哥庄的王氏,也先后来到这里,组成了一个村庄。依据村南那块巨大的“踏踏石”命名为“大石村”。人们来此看山护林,种田养家。大石村原有村民280户,820余人。1990年因修建大石村水库,库区内的100余户,350余人迁移到南龙口村以北的山坡上,新建了龙泉村。两村根据人口将耕地、山峦重新进行了划分,大石村分得耕地120余亩,山峦1200余亩。大石村周围有许多人文景观,最为有名的是大石村现有的两座桥梁和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大石村水库。在大石村的村上和村下分别各有一座“丁字桥”和“弹月桥”。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把胶州湾租借给德国后,德国人为了加强在胶州湾的攻防力量,掠夺我国资源,修建了许多公路、碉堡、炮台。20世纪初,德国人在沙子口柳树台建有休养别墅群,继而修建了从青岛台东镇到柳树台的公路,通称“台柳路”,建起了“丁字桥”和“弹月桥”。“丁字桥”为钢筋水泥结构、直跨式,桥长14米,桥宽4米,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1914年,侵占青岛的日军在王哥庄仰口湾登陆,从王哥庄经北宅过柳树台口,一路直下沙子口。德军为了阻止日军前进,把“弹月桥”炸毁。日军侵占青岛后,又将“弹月桥”修复。1970年,沙子口人民公社出资将“弹月桥”加宽,架设两边护栏,一直使用至今。这两座桥梁见证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视频

沙子口街道:农家小院 别样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