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市自行車運動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滄州市自行車運動協會成立於2015年04月14日,註冊地位於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滄州體育場南區一層11號房間,法定代表人為劉春秀。經營範圍包括開展健身騎行[1]、旅遊騎行、自行車競技、競速等活動;舉辦各類競賽活動和自行車技術表演、技術交流、知識講座;組織等級裁判培訓。
相關資訊
滄州市第十四屆運動會群眾組自行車比賽
近日,滄州市第十四屆運動會群眾組市直單位自行車比賽在滄州市體育館落下帷幕,我院自行車協會選派陳虎、李彬組隊參賽。比賽中,選手奮力拚搏,在眾多選手中突出重圍,最終李彬獲得個人第四名,陳虎獲得個人第七名的好成績。由於我院選手在賽場上表現優異,還被組委會評為體育道德風尚獎。本次比賽不僅有助於我院自行車協會會員的交流切磋技術,提高專業水平,同時賽出了風格和水平,展現了中心醫院人良好的精神風貌。
「自行車王國」重現「騎行熱」
穿上襯衫,戴上頭盔[2]和墨鏡,出門上班,劉凱現在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時間比原來要長,但他卻感到精力更充沛了。
「這一切都源於騎車上班。」剛開始騎行不久的劉凱說,自己一騎上自行車就感到渾身充滿能量。
家住山西省太原市的劉凱一個月前每天要開車到13公里外的公司上班。在發現越來越多同事騎自行車上班後,他決定也試一試。
「開車時大腦比較緊繃,要隨時注意路況。」34歲的劉凱說,而騎行的濱河自行車道依汾河而建,路邊樹木蔥蘢,水光瀲灩,讓身心都能得到放鬆。
時下,在中國的許多城市,一場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才能在這個「自行車王國」看到的「奇觀」重現——上下班高峰期,成群結隊的上班族騎着自行車在街道上井然有序地穿行。
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開車上班」一度成為中國家庭富裕的標誌,並逐漸成為社會常態。而近年來,健康、綠色生活理念的普及,開始讓曾經風靡一時的自行車在中國「回潮」。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人們的裝備更加專業,道路也更加人性化。
在北京,3年前,一條自行車專用道的開通備受關注。這條6.5公里長的道路全程不設置紅綠燈,有雙向四車道和一條潮汐車道。按照設計時速測算,這段路騎完全程用時不到半小時,比公交、地鐵都要便捷,被不少居民稱為「自行車高速」。
截至2021年,這條自行車專用路日均通行量為4000至6000人次。北京市交通部門表示,目前兼顧行人通行的西延工程已經完成,將繼續推進東拓和南展工程,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慢行出行環境。
2020年以來,通過向哥本哈根、倫敦等國際城市借鑑先進經驗,北京市構建了涵蓋設施、管理、使用量、綠化等內容的慢行交通服務評價考核體系,推動慢行交通發展走在全國前列。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市中心城區慢行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7.8%,比2017年提升了6.9%。全市共享單車年騎行量也由2017年的0.5億次提升至2021年的9.5億次。
除北京外,太原濱河自行車道、武漢東湖綠道、福州天麓騎行綠道等,都為騎行愛好者提供了良好的道路條件。專家認為,近年來全國各地自行車道等慢行系統的快速發展,是自行車再次「走熱」的重要因素。
此外,顯着改善的城市環境也與風頭正盛的「騎行熱」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尤其在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後,綠色低碳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現在天藍了、水清了、樹多了,報名參加騎行的群眾越來越多。」華艦體育賽事發展(山西)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志雄說。
7月10日,該公司主辦的2022「錦繡太原」全民騎行節活動啟幕,1000名騎友在全長75公里的太原濱河自行車道開啟騎游活動。據介紹,這個持續一個月的騎行活動吸引了北京、上海、雲南等地騎友廣泛參與。
中國自行車協會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騎行已成為繼健身、跑步之後的又一大眾運動項目。目前全國有1億多人經常性騎車,或把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有近1000萬人參與自行車運動。
如今,騎行這種曾被認為相對專業的戶外競技運動,已成為具有社交屬性的大眾健身活動。騎行愛好者遍布全國,年齡範圍廣泛。
「騎行讓我生活的圈子更大了。」62歲的太原市騎游協會龍潭隊隊員王東麗說,擁有50多位「小夥伴」的騎行隊基本每周都組織活動,近年來自己還騎過川藏線、獨庫公路等,這讓退休生活樂趣十足。
騎行文化在中國的「返潮」,也激活了自行車行業的蓬勃發展。中國自行車協會6月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自行車全行業總營業收入3085億元,行業出口額超120億美元,同比增長53.4%,創歷史新高。
視頻
滄州市自行車運動協會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自行車6種健身方法大剖析,搜狐,2022-04-28
- ↑ 頭盔的功能和原理,在運動中起了什麼作用?,搜狐,2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