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国家地质公园
武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于2005年,地处太行山东麓中南段,总面积412平方公里,分地质地貌、科普科考和生态人文三个景域,辖京娘湖、长寿村、武当山、朝阳沟、莲花洞、柏草坪、七步沟、武华山八大景区,地质遗迹保护点86处。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地质博物馆,建在主景区京娘湖畔,总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设走进武安、人类家园、远古海洋、山色湖光、玉蕴金藏、多功能演示六个展厅,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详细介绍武安地理地质、人文历史、公园概况及景区的主要地质遗迹,展示了水上峰林和岩溶地貌等景观。[1]
目录
景区
公园主要由8个景区组成:
京娘湖景区:区内红色石英砂岩生成于距今18—14亿年,经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距今2.05亿年以来的燕山运动,推动太行山区地壳上升,并产生了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距今6500万年喜马拉雅运动发生后,太行山区地壳进一步上升。岩石受侵蚀、剥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今日的峡谷峰林地貌景观。
古武当山景区:由距今28亿年前形成的古太古界片麻岩和距今18—14亿年生成的中元古界石英砂岩组成,两个地层的接触面记录了该区10亿年的地层沉积间断。后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使太行山进一步抬升,经过多年风化剥蚀,形成今日赤壁丹崖的地貌景观和象形山“毛公峰”、“太极掌”、“茶壶山”、“大鹏展翅”、“双龟对背”、“神猴献瑞”、“阳山奇观”、“鸡冠山”等景观。
七步沟景区:是由石英砂岩和寒武系鲕状灰岩所组成的峰林、峰丛、峰柱、峰墙等景观。
莲花洞景区:在距今5.13亿年—5亿年,太行山区为浅海,沉积了寒武系鲕状灰岩。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使太行山区进一步抬升,鲕状灰岩中的裂隙由充水变为滴水,生成石钟乳、石笋及多姿多彩的岩溶景观。
长寿村景区:山上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次生林,林中生长了100多种天然药材。大气降水在良好的植被中涵蓄,经过药材根茎浸泡过滤,渗透到寒武系紫色页岩隔水层上,沿岩层裂隙汇聚成泉。村民日常饮用浸泡过药材的泉水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成为远近有名的长寿村。
朝阳沟景区:是由豫剧《朝阳沟》而得名。豫剧《朝阳沟》的作者杨兰春是武安列江村人,他依列江当地的风土人情为素材,编排了豫剧《朝阳沟》,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人文旅游的景区之一。
玄武岩景区:第四纪玄武岩喷溢口;三层熔岩叠置剖面;玄武岩浆对围岩的烘烤面及玄武岩中黄土包裹体,充分展示了系统、完整的火山遗迹,对研究太行山区新构造运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古化石景区:景区内的太古代三个化石产地的化石群是华北准地台古生物化石的代表,对研究华北准地台的古地理环境、古生物进化史,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生态文化景区:公园内生态旅游资源有千年古柏、国槐、800年的侧柏、板栗,有太行花、麻黄、莲翘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一类保护动物金钱豹、二类保护动物糜鹿、獾等4种。
武安磁山文化距今已有7500多年。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武安是革命老区,现保留有晋冀鲁豫中央局、边区人民政府、军区司令部旧址,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和生活在这里,是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基地,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
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丰富多彩,30亿年的沧海桑田,形成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多次构造运动,尤其距今2.05 亿年以来的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 造就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华山的石 英砂岩峡谷峰林景观;第四纪以来玄武岩浆在柏草坪景区多期溢流,留下了奇特的岩流景观,溢流口景观,对围岩烘烤景观;岳庄寒武系地层中找到多 种属的三叶虫、蜿足类、牙形石, 尖山奥陶纪峰峰组灰岩中含的三 叶虫、角石、蜿足类、螺等化石, 记录了距今 5.43~4.38 亿年的古地理环境;莲花洞中有多姿多彩的岩溶景观。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和景观需要保护,需要在保护中开发,成为普及科学知识的标本,成为发展当地经济的资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