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河南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南尹,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种行政区划。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在洛阳置三川郡。刘邦建立汉朝,曾一度定都洛阳,汉初,改秦三川郡为河南郡,并沿秦制置河南、雒阳二县,属河南郡,郡治雒阳。汉武帝时,置十三州,河南属于司隶。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兼置司隶校尉

魏晋时期

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定都洛阳。太康元年设司州,州统十二郡,领县一百。西晋时期,大体仍然沿袭两汉旧制。不同之处在于,河南尹又改回河南郡,同时东部析置荥阳郡。河南郡属司州,同时恢复河南县。“河南县,······晋属司州河南郡。” 郡统县十二,首洛阳,次河南。州、县治洛阳,河南县治王城内。 公元317年,中原大乱。匈奴族刘曜占洛阳,改司州为荆州。公元325年,羯族石勒占据洛阳,定为南都,置行台侍御使于洛阳,以洛州行司州职洛阳为县制,并属洛州管辖。“永嘉初,刘曜叛乱,司州设胡,后有设于石勒。” 公元369年,氐族苻坚取洛阳,改洛州为豫州,洛阳、河南二县从属豫州管辖。 公元436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在洛阳置洛州,领郡六、县十二,洛阳属洛州《魏书地形志》记载:洛州,太宗置。太和十七年,改洛州为司州,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太和十七年,改为司州。······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六官文 武尽迁洛阳,改为河南尹。” 洛阳为河南尹治所,河南县依旧。公元543年,魏迁都邺,改司州为洛州,并设洛阳郡,“至东魏迁邺,改置洛阳郡”, 领县二:洛阳、缑氏。郡所设洛阳。同时改河南县为宜迁县,归河南郡管辖,“东魏迁徙,改为宜迁县,徙置河南郡于此” 。北齐因之。后周大成初年,洛阳为东京,“至周宣帝移相州六府于洛州,以为东京。” , 修洛阳宫,恢复河南县,“周宣帝复为河南” ,撤销洛阳县,并入河南县[1]

秦朝时期

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秦时为管辖大梁以西二周、韩魏之地,在洛阳置三川郡。“秦庄襄王元年,秦灭东周,于洛阳置三川郡。” 后因地位重要,秦统一后,列为全国郡之首。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削吕不韦封地,分别于河南、洛阳二邑置县,划入三川郡,东以洛阳城为核心,西以河南城为核心。周之一都二城王城和下都(成周城)演变为河南、洛阳姊妹县城。《括地志辑校》 记载,“舆地志云:成周之地,秦庄襄王以为洛阳县,三川郡守理之。” 三川郡守治洛阳。

汉朝时期

刘邦建立汉朝,曾一度定都洛阳,后迁长安,史称“西汉”,洛阳阳降为陪都地位。“汉朝尚火,认为“洛”字为水部,水能克火,不利,故就佳改洛为雒,陈直同志在《汉书新证 [3] 》中认为在西汉时洛阳即作雒阳”。 汉初,改秦三川郡为河南郡,“河南郡,故秦三川郡,高帝更名”, 并沿秦制置河南、雒阳二县,属河南郡,郡治雒阳。汉武帝时,置十三州,河南属于司隶。公元8年,王莽篡权,史称“新朝”,雒阳为东都。新莽改雒阳为宜阳,改河南郡为保忠信,治雒阳。 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复改“洛”为“雒”。“汉以火德,忌水,故云洛 旁‘水’而加‘住’。” 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兼置司隶校尉。“河南尹(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雒阳,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河南尹治雒阳。建安十八年,撤销司隶校尉,河南尹从属豫州。京都下设二县, 即雒阳县治都城,河南县治王城(即周之下都)。洛阳县治所在都城内,故称“京县”。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建立魏朝,定都洛阳,恢复洛阳名称。“魏于行次称曹魏。曹魏沿置河南尹,尹治都城内。另置司隶校尉部河南尹,撤销河南县,为土,土,水之忌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住'而加‘水’。” 史并入洛阳县,尹、县治均在洛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