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河口悬钩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口悬钩子

河口悬钩子(学名:Rubus penduliflorus)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省等地,见于低海拔的山坡、山谷阳处路旁灌丛中及潮湿地。

中文学名:河口悬钩子

拉丁学名:Rubus pendulifloru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桃金娘目

:蔷薇科

:悬钩子属

分布区域:云南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栽培技术

物种区别

形态特征

直立或攀

援灌木,高达3米;小枝暗褐色,被黄色绢状长柔毛,老时逐渐脱落,具稀疏 微弯小皮刺。单叶,长卵形,稀椭圆形,长10-13厘米,宽6-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 上面无毛,下面密被锈黄色绒毛,沿叶脉密被锈黄色绢状长柔毛,边缘不分裂,有稀疏浅锐, 锯齿,侧脉8-10对;叶柄长2-3厘米,密被黄色绢状长柔毛和稀疏微弯小皮刺;托叶宽 卵形,离生,下面具黄色绢状长柔毛,顶端或边缘条裂,裂片披针形,早落。花成疏松大型 顶生圆锥花序,有多数花,腋生花序较小,有时近总状;总花梗、花梗和苞片均被锈黄色绢 状长柔毛,并疏生极小皮刺;花梗长不到1厘米;苞片与托叶相似;花直径1-1.4厘米;花萼外密被锈黄色绢状长柔毛;萼片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外萼片边缘分裂,内萼片全缘而边缘常具绒毛,花后直立;花瓣近圆形或宽倒卵形,白色,基部具短爪,短于萼片;雄蕊很多,花丝线形,花药具长柔毛;雌蕊很多,无毛,花柱长于雄蕊。花期6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低海拔的山坡、山谷阳处路旁灌丛中及潮湿地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省等地。

栽培技术

悬钩子种植季节

不分南北,气温在0℃以上时都可以栽植,但以春秋两季为好。春季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秋季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栽植最佳时间。春季栽植的当年有少量挂果,秋季栽植的翌年夏季多数能挂果,第3年进入盛果期,可连续结果30年以上。

盆栽悬钩子要选用口径30厘米以上的大盆,每盆一株,并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换盆,栽植3年以上的悬钩子要换上口径40至50厘米的大缸,才能保证产量。植株根部要填入足够的基肥,以腐熟的土杂肥为好。

悬钩子种植方式

悬钩子栽植方式有单株栽植和带状栽植。单株栽植适用于宅旁零星空地栽植,以及分蘖力较弱的黑山莓,单株栽植行株距均为2米;带状栽植适用于大面积栽植,带状栽植的行距为1.5米,株距为0.8米,每亩定植穴555个。北方埋土防寒地区的行距为2.5米,株距为0.3米,每亩定植穴330个。无论是单株栽植还是带状栽植,为了早日形成繁茂的株丛,尽早达到丰产株丛密度,以每穴栽2-3株为宜。

悬钩子科学栽培

栽前要将苗木的根系在水中浸泡12-24小时,使根系吸足水分以利提高成活率。栽植的要求是深栽浅埋,深栽就是苗木的根系要距地面10-15厘米,浅埋就是在苗木周围30厘米以内,覆土时不要超过苗木原有的土印。深栽是因为每年新生的根状茎随着树龄增长而逐年上移,而下边的根系会逐年老化,为保证树体的正常生长,要深栽。浅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悬钩子春季栽植后,由于植株的营养中心在地下根部,而不是地上,一般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才能抽出基生枝,这是悬钩子与其他种类果树不同的特殊性,所以调查悬钩子的成活率宜在栽后2个月进行。秋栽后,悬钩子的根系在土壤结冻前已恢复生长,而地上部分芽体进入休眠状态不萌发,这样不仅提高了成活率,而且为第二年的快速生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悬钩子秋植的成活率要比春植高。

物种区别

此种和麻栗坡悬钩子R. malipoensis Yu et Lu相近,惟后者叶片卵形,侧脉4-5对; 花成短花序或数朵腋生及单生,可以区别。

又和毛叶悬钩子R. poliophyllus Ktze相比,区别在于后者叶片下面无绒毛,仅具浅 黄色绢状长柔毛,边缘具疏密大小不等的尖锐锯齿;雌蕊较少,约20-25。[1]

参考资料

  1. 河口悬钩子.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