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河洞乡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辖乡,位于大余县西南边境,辖区面积85.7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0.4万人(2018年),下辖5个行政村(2019年)。2018年,河洞乡工业企业19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家。[1]

中文名: 河洞乡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

地理位置: 大余县西南边缘

面 积: 85.75 km²(2018年)

下辖地区: 5个行政村(2019年)

政府驻地: 河洞圩

电话区号: 0797

邮政区码: 341508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 约 0.40 万(2018年户籍人口)

车牌代码: 赣B

目录

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石源隘。

民国时,属第三区。

解放前夕,属河洞乡。

解放初,属第七区合江、河洞两乡。

1952年,分为合江、河洞、长岭3乡。

1955年,属内良区。

1956年,调整为河洞、 长岭两乡。

1958年秋,属高峰公社。

1959年,属内良公社河洞、合江、长岭3个大队。

1961年冬,由内良公社划出成立河洞公社。

1984年5月,改为河洞乡。

行政区划

2019年,河洞乡下辖5个行政村:河洞村、东江村、金坪村、长岭村、长炉村。 乡政府驻河洞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洞乡位于大余县西南边缘,河洞圩距县城43.8千米,东北与吉村镇相连,西和西南与广东省仁化县、南雄市交界,北与内良乡接壤。 总面积85.75平方千米。

地形

河洞乡地属山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一般海拔500—800米,最高点观音山1174.4米,最低点长潭里林场260米。

气候

河洞乡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7.7摄氏度,年降雨量1814.5毫米。无霜期280天。

自然资源

河洞乡有林地面积8.6万亩,木竹贮藏量大。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已开发水电站17座。长炉村苎麻坑蕴藏的花岗岩达60万立方米。河洞乡长炉村蕴藏丰富的花岗岩,贮藏量达60万立方米。

地方特产

河洞乡地方特产有香菇、高山葛粉。

人口

1985年,河洞乡有746户,3937人,以汉族为主。

2018年,河洞乡户籍人口3996人。

经济

河洞乡山高水冷,光照不足,耕地面积4240亩,大多为单季水稻梯田。1985年粮食总产量142万余公斤。林业可用地大,有林地多,是大余县主要林区之一。产杉、松、杂木、毛竹等,林副产品有土纸、香菇、松香、笋干、木耳。新中国建国前,东庄纸运销港澳,造纸业较发达。建国后建有小水电站6座,装机6台,装机容量262千瓦。乡办企业有锯板厂、鞋楦厂、瓦厂、筷子厂、林场、运输队、农科所、服务社等,境内也有钨矿点,1985年有职工298人,乡村企业总收入45.5万元。2018年,河洞乡工业企业19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世纪80年代,河洞乡有中学1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834人,教师2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42%。河洞乡设有大余县河洞九年制学校、大余县河洞乡公办中心幼儿园等。

医疗卫生

20世纪80年代,河洞乡有乡卫生院1所,病床6张,医务人员5人;乡村医疗站6个,乡村医生6人。河洞乡设有大余县河洞乡卫生院。

交通运输

河洞乡交通以河小公路为主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1995年,开通了河洞至广东南雄澜河镇的省际公路。除河洞、东江两村已通水泥路外,其余三个村均可通简易公路。

历史文化

方言

河洞乡居民使用大余方言上山片,属客家语于信片。

红色文化

河洞乡属革命老区。陈毅、项英、陈丕显等在长岭杉湾召开了重要的长岭会议,刘建华、黄业、张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河洞高坪、长岭进行游击战争。

长岭会议旧址

长岭会议旧址位于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沙湾罗学文家。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月中旬,项英、陈毅在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沙湾农民罗学文家中,主持召开了党政军干部全体会议,近70人参加了会议,史称“长岭会议”。会议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游击斗争方针。并进行了分兵部署,将红军游击队分散到各区去开展斗争。“长岭会议”,是红军游击队由正规战转为游击战的转折点,对胜利坚持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具有重要意义。长岭会议旧址一栋山区民房,建于清朝中后期,土木结构,分上下厅,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大余县委、县政府分别于1978年、2007年进行了维修,保护较好。2005年7月7日,长岭会议旧址被列为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11年7月18日,长岭会议旧址被列为大余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赣粤边特委驻地旧址

中共赣粤边特委驻地旧址位于大余县河洞乡棚洞村。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月中旬,长岭会议后,项英、陈毅和中共赣粤边特委机关移驻棚洞村,指挥各地游击斗争。同年四月下旬的一天,红军游击队特务班到邻村横坑采买粮食。返村途中,不慎被驻防河洞的国民党赣粤边“剿匪”大队周文山部突然袭击。项英、陈毅等安全脱险。棚洞遭袭后,项英、陈毅和中共赣粤边特委转移至大余县北山——帽子峰方坑搭棚居住。1935年10月13日,原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后带兵到天井洞假开会的名义,在龙须石捕捉杀害红军游击队30多名。10月20日,叛徒龚楚、何长林引兵到帽子峰方坑——中共赣粤边特委驻地,企图捕捉项英、陈毅等领导人,幸警卫员机智报警,项英、陈毅等人才得以脱险。史称“北山事件”。2004年,该村退耕还林,房屋已拆毁。旧址已毁。

风景名胜

河洞乡漂流

河洞乡漂流具有“章江源头第一漂”美誉的河洞漂流全程6千米,漂流时间约70分钟,沿途九处急流险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