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油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1]油竹子

油竹(学名:Bambusa surrecta (Q. H. Dai) Q. H. Dai)是禾本科、簕竹属灌木或乔木状竹类,竿丛生,竿高可达10米;节间圆柱形,被稀疏散生的淡白色小刺毛,箨环密被向下的粗毛;枝条簇生,主枝较粗长。箨鞘脱落性,矩形,厚革质,背面密被刺毛,顶端宽,截形,下凹;箨耳小,长卵形,鞘口䍁毛呈灰色或褐色,曲折;箨舌边缘具长流苏状毛;箨片直立,卵状披针形,边缘内卷,背面无毛,叶鞘背面通常无毛;叶耳小,易落,叶舌边缘具纤毛;叶片两表面无毛。

分布于中国广西南宁、钦州等地有栽培,以邕宁、武鸣等县较多。生长在海拔2500-2800米的沟尾、坳塘中的针阔叶混交林或亚高山针叶林内。 油竹可用作劈篾编织竹器,篾性强韧,颇耐干、耐湿,制成竹器比撑篙竹编结的竹器更为耐用。

  • 中文名油竹
  • 学 名Bambusa surrecta (Q. H. Dai) Q. H. Dai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亚 科竹亚
  • 科族簕竹族
  • 属簕竹属
  • 亚 属单竹亚属
  • 种油竹
  • 分布区域中国广西
  • 命名者及年代(Q. H. Dai) Q. H. Dai,1982

形态特征

竿柄长1-3厘米,粗7-25毫米。竿高4-7米,粗1-2厘米,梢端微弯曲;节间长28-35厘米,竿基部节间长3-8厘米,圆筒形,无毛,初时被白粉,纵向细肋极为显著,竿壁厚1.5-2.5毫米;髓呈锯屑状;箨环隆起;竿环微隆起或隆起;节内长2-3毫米。 竿芽长卵形,边缘生纤毛。竿每节分5-10枝,枝纤细,上举或斜展,直径1-2毫米。笋紫色或紫绿色,疏被棕色刺毛;箨鞘宿存,下半部革质,上半部薄纸质,并显著向上变狭窄而呈带状,较其节间为甚长,背部的上半部被稀疏棕色刺毛,稀无毛,纵脉极明显,小横脉在鞘上半部清晰,边缘初时密生长纤毛;箨耳无,鞘口两肩各具3-5条直立或有时微弯的灰白色䍁毛,其长为5-7毫米;箨舌截形或下凹,无毛,高约1毫米;箨片外翻,线形,无毛,小横脉可见或不见,基部略较箨鞘顶端为窄,并在两者之间有关节相连接,边缘内卷或平直,两缘常生有小锯齿

小枝具3-5叶;叶鞘长2.3-3.2厘米,近顶端处被微毛或无毛,边缘初时密生灰褐色纤毛;叶耳无,鞘口两肩各具5-8条劲直或微弯的黄褐色䍁毛,其长为2-3毫米;叶舌微凹,高约0.5毫米,外叶舌具灰白色柔毛;叶柄长1-2毫米,背面初时被灰白色柔毛;叶片狭披针形,长(1.7)3.4-9.5厘米,宽3-7毫米,基部楔形,下表面淡绿色,该面基部被灰色柔毛,次脉2(3)对,小横脉明显,叶缘具小锯齿。花枝未见。笋期6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800-1550米石灰岩陡坡上。

分布范围

四川西部特产。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卧龙特区,耿达。

主要价值

竿可作笔竿和农作物支柱,劈篾供编织家具和农具。亦为大熊猫觅食的竹种。[1]

参考文献

  1. 油竹子.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