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浦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沿浦鎮 |
中文名: 沿浦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 面 積: 36.41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數量: 18340人(2017年) |
沿浦鎮是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轄鎮,距蒼南縣城62公里,東與澄海接壤,南向沿浦港的廣闊海塗,西連福鼎市和蒲城鄉,北鄰馬站鎮。陸地面積36.41平方千米(2017年),海岸線長25公里。有耕地面積11244.5畝畝,人均0.52畝;林地(荒山)31000畝,人均1.45畝。全鎮轄19個行政村,一個製鹽場,共5467戶,18340人(2017年)。 沿浦鎮自然條件優越,東部為丘陵山地,北部是馬站平原,西鄰高山,南屬濱海塗地。海水濃度高,擁有取之不盡的製鹽資源。78省道、馬雲、馬沙公路經過鎮境,提早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沿浦港航運可通福州、溫州等地。[1]
歷史沿革
1932年,始建沿浦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6月,在鎮境內成立沿浦鄉、雲亭鄉。1952年6月,增設福森、嶺尾二鄉。1956年3月撤銷福森、嶺尾二鄉。1961年10月,改稱沿浦人民公社。1992年5月,雲亭鄉併入沿浦鄉。1993年,沿浦鄉改為沿浦鎮。
基礎設施
2006年,沿浦鎮投入資金約12萬元,清除露天糞坑2座,新建衛生廁所6座。投資15.7萬元修建溪堤、三面光、水閘等水利設施。在嶺尾、下在示範村和李家井、福林、沿浦整村治的基礎上,對具有條件的木林村、大姑村列入新一批的村莊整治,加快村莊整治及示範村建設步伐。做好村莊配套設施建設,特別是村容村貌、環境整治、規劃及危房拆除等。配合78省道指揮部做好沿浦鎮165間民房拆遷安置工作,爭取拆遷安置房的建房指標51畝,在李家井、嶺尾、斗門頭、海豐、三茆等村就地安置的基礎上,還在新興街南側重新規劃25畝土地作為78省道拆遷安置用地,為78省道工程建設解決用地之憂。
經濟狀況
2000年來,沿浦鎮委、鎮府致力發展效益農業,着重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廣優質農副產品和海水產品品種,實施科技扶貧戰略,取得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階段性成果。
鹽業經濟
沿浦的鹽業生產歷史悠久。明洪武八年(1375),天富南監鹽課司在沿浦建築海塘,開闢鹽田,為全縣鹽業生產基地之一。有鹽田1350畝,1994年鹽產量達到3299噸,2003年的鹽產量降至2050噸(41000擔)。 沿浦鎮充分利用山地資源,發展名、優、特產品為重點的生產基地。着重抓好紫菜養殖、圍塘混養,淺海貝類、深水網箱,優質水果、蔬菜生產,蘑菇基地、馬蹄筍園,大麻雞、食草山羊等五類十大基地建設。2003年,經濟林種植面積發展到5278畝,其中四季柚3000畝、優質水果750畝、楊梅500畝、白毛茶600畝。蘑菇栽培面積達300萬平方尺;年飼養大麻雞20萬羽。
漁業經濟
2006年,沿浦鎮把漁業生產作為全鎮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一是嚴格執行縣政府出台的養殖證及海域使用證辦理規定,出色完成了辦證工作,為海區功能規劃及養殖規範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積極鼓勵創辦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使有能力、有實力的養殖戶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上半年,創辦了4家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了當地養殖業健康、穩定發展;三是抓好漁業科技攻關項目,抓好了省、市立項課題的投入和實施工作。如抓好曼氏無針烏賊養殖和全面推廣雙齒圍沙蠶養殖,實施立體養殖。通過各方努力,全鎮養殖面積達22265畝。其中藻類養殖14650畝,貝類養殖4489畝,蝦塘養殖3400畝,深水網箱1050隻,總水體達12萬立方米。
農業經濟
2006年,沿浦鎮穩定發展5000畝省優質農產品基地,加大對糧食生產優惠政策的宣傳,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嚴厲制止耕地拋荒,實現早稻播種面積5700畝,確保完成縣政府下達的指標。積極引導、鼓勵農民大力發展高效益的經濟作物,發展大棚西瓜300畝,大棚蔬菜200畝。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帶頭示範作用進一步突現。綠滿家蔬菜專業合作社引進新疆洋香瓜在嶺尾試種5畝,產量4000斤,收入12000元,淨效益6000元。2007年在全村推廣。 2003年有蔬菜基地2500畝,高山蔬菜基地1500畝,榨菜基地3500畝。鎮委、鎮政府圍繞「漁業增效、漁民增收、漁區穩定」這根主線,按照「科技興漁、產業強漁、配套扶漁、依法治漁」的思路,1.3萬畝紫菜基地及產品通過省、市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和產品質量認證,並被批准為溫州市十佳綠色農產品基地;成功申報了「中國紫菜之鄉」國字號品牌;1500畝海帶養殖基地通過市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深水網箱大黃魚被農業部農產品監測中心鑑定為合格產品,「食無憂」工程方興未艾。
畜牧業經濟
2006年,沿浦鎮加大山區畜牧業扶持,積極發展符合當地農業產業。引進上海投資商投資200多萬元在大姑村王石蓬養殖兔、雞、豬為一體的規模化混養養殖場,在白蓬嶺村繼續發展大麻雞基地,從而帶動了沿浦鎮畜牧業的較大發展。
二三產業經濟
2006年,沿浦鎮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促進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加大企業內部結構調整和科技投入力度,下大力氣把農業龍頭企業扶優扶強。以昌盛蔬果、民鑫紫菜為重點,實施龍頭帶動戰略,全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其中縣昌盛蔬果食品有限公司,在抗台救災過程中,通過擴建標準廠房,引進新的生產設備,計劃開發四季柚飲料新產品。推進了「昌盛」牌保鮮蘑菇、「迎春」的品牌建設步伐,為帶動農產品市場,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做出了較大貢獻。 深化海產品加工,提高附加值。以鎮農綜站為依託,由民鑫紫菜專業合作社牽頭於2003年創建了一家上規模的紫菜加工廠,並註冊了「萊維」牌紫菜商標,這個加工廠的建立,推動了紫菜產業的發展。促進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昌盛蔬果食品有限公司,年產保鮮蘑菇500噸,生產「迎春」牌紫菜50噸,年總產值800萬元,創利稅50萬元,同時全鎮10家中型紫菜加工廠效益也相當明顯。以製鞋業為主的外出務工大軍隊伍繼續擴大,據估計外出半年以上從事製鞋的就達10000多人,在溫州的塘下,廣東的東莞,佛山的南海都有沿浦人創辦的皮鞋廠,在華夏大地各個皮鞋批發市場都有沿浦人的身影,年收入可達6500多萬元。 據統計,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300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8554萬元(漁業收入6219萬元),工業總產值1916萬元,其它產值2321萬元。沿浦灣有灘涂2.7萬畝,可養殖面積1.91萬畝。海產品有魚、蝦、貝、藻四大類,總養殖面積達1.88萬畝。其中有蝦塘3000畝(混養青蟹500畝、梭子蟹800畝)、縊蟶2100畝(其中蝦塘混養1000畝)、貽貝250畝;紫菜養殖面積1.3萬畝;海帶養殖面積1500畝;深水網箱水體1.2萬立方米;傳統網箱1050隻。
扶貧攻堅
2006年,沿浦鎮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做到扶貧攻堅到村、措施落實到戶,做到「一戶一冊一幹部」的聯繫制度,積極引導山區人民下山異地脫貧,共遷入群眾163戶602人。動工建設南堡嶺下山異地脫貧點二期工程、木林村新村建設。抓好海豐、斗門頭、外垟、嶺尾、李家井、新塘、下在等7個村364畝廢轉鹽田的施工整理工作,爭取補助資金421萬元。順利完成鹽田整理,為縣政府爭取了大量的土地指標。
社會事業
2003年,教育、文化事業發展較快,經撤併組合,全鎮有小學5所、33個班級,在校學生1250人;初級中學、輔導小學各1所,初中18個班級,在校學生943人,教職員工達到124人。以創建「東海明珠」工程和「金海岸」文化工程為契機,占地500平方米的鎮文化站綜合樓已申報立項。衛生院、廣播站、電視差轉台等文化設施逐步完善,文化市場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沿浦鎮大力開展素質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提高。2006年,積極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多渠道籌措130多萬元使沿浦小學教學樓改建、沿浦中學學生宿舍樓新建工程順利通過驗收。 沿浦鎮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2006年,在全鎮3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以創建溫州市金海岸文化工程為契機,占地500平方米的鎮文化站綜合樓動工興建。順利舉辦了沿浦鎮端午節文娛活動,以籃球、象棋、猜燈迷等健康向上的載體,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尤其是籃球賽,邀請沿浦鎮駐軍參加,大大促進了軍民共建進程。 沿浦鎮狠抓「民生工程」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2006年,「五保戶」集中供養37戶和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41人達到了市縣標準要求。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55%,合作醫療發票報銷39多萬元,初步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參考來源
- ↑ [ ], , --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