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來善主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天主教 |
---|
|
法来善主教(Apostolic Bishop Salvator Peter Walleser),德国weiden人,生于1874年10月22日。[1]
1898年10月4日加入方济嘉布遣会,1901年8月15日晋升铎品。1912年8月21日教廷任命为太平洋马里亚纳和加罗林群岛代牧区主教,并于同年12月8日祝圣。1919年6月23日受命辞职。1922年3月28日赴中国甘肃天水天主教陇南监牧区任第三任宗座监牧。
介紹
法来善在天水任职较前两位主教时间长,达24年之久,是一个多有建树和为传教事业献身的人。任职期间确立了教区传教范围(陇南十四县及庄浪县)。虽然天水天主教在他到任前已初具规模,但教区的真正完善是他的任内。各县区住司铎总堂先后完成,其中有些是扩建改造或新建的,计有18座,至1946年其去世前分堂已达80多座。教区逐步完善,先后建成修道院、圣神会修女院、圣家会修女院、贞女院、教区图书室(从欧洲运来大量外文图书,仅知道的中国图书有8,000多册)存有大量的中外文图书。生活设施诸如磨坊院、马房院、厨房、饭厅、宗教用酒窖、洗衣房一应俱全。
在慈善事业上先后建成育婴院、孤儿院、养老院、教友院。社会福利事业方面多有成绩,1924年创办天水公教医院。具有相当规模,内开设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牙科、骨科及住院部。当时已属陇东南最大医院,医术高强,设备先进救治了无数的病患。各县也增设教会诊所,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为百姓解决了不少问题。
1937年又创办“育英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突出。1939年天水县全县小学考生会考总分名列第一;运动会比赛中也是成绩优异。各县区设立的小学也声誉良好。修道院建成后,先后培养出一批中国本地的神职人员,为教会后来的中国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任内为天水天主教的建设曾从欧洲各地和个人募得大量资金,仅修道院的全部修建资金出自比利时一富孀。1929年西北地区遇大旱灾,组织教会人员赈济灾民,指派沙修士发放舍饭,沙修士染上瘟疫身亡。后又有几位神父修士也染病身亡。
1942年中国人民正处在抗日战争之中,5月天水天主教为祈求天主使抗战胜利和世界和平曾举行公祭弥撒和圣体游行大会历时三天,期间教堂各处祭台,鲜花簇拥、彩旗飘扬。天水社会有名人士参加。由他们打着金色美丽的万民伞,护送双手高举圣体发光的法主教从大经堂出来,经由堂区内四处祭台和大街,进行圣体游行大会,有神父、修士、修女、孤儿院、养老院、医院、学校等教会机构的人和500多教友参加。一路上祈祷声、歌声不断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礼,盛况空前,虔心祈求上主帮助中国人民抗战早日胜利。
1945年抗战胜利又举行了庆祝胜利公祭活动,沉默了八年的教堂钟楼大钟,三天内天天敲击表示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庆祝和对捐躯将士的悼念。
1945年止天水天主教监牧区经过法主教辛苦经营,为在1946年从天水监牧区转为天水教区具备了正式教区的条件。1946年1月1日,其在教区总堂去世,享年71岁。葬主教府后大园子之北的神职人员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