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家简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法家简史

法家简史,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主要学派。"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家主张法、术、势的结合。法,指法律制度;术,指君王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指君王的权势。

为达此目的,法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为后来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我国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沿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由此可见法家学说对我国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的影响。[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法家简史 [2]

定价 48.00 元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作者 吴德新

T019423067df82cbfca.jpg

出版时间 2008年9月1日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ISBN 9787536696457

页数 261

正文语种 中文

核心

法、术、势。法:健全法制:势:君主的威势;术:驾御群臣,推行法令的策略与手段。法、术、势合而为一的东方政治家(全彩典藏图本)。[1]

2458843Dyvynp n.jpg

目录

法家起源

"法家"的由来

礼崩乐坏的时代

礼治遭冲击\井田制的圮塌\八佾舞于庭\周桓王中箭受辱

法治思想的萌生

一切断于法\变法强国\君主专制

法家先驱管仲

管鲍之交、匹夫有善可得而举\叁其国伍其鄙\与民分货\寓兵于农二代霸业\《管子》

子产"铸刑书"

贵族的叛逆\作封洫、作丘赋\铸刑书\不毁乡校

邓析造"竹刑"

T01c071c8dab750bff4.jpg

不法先王的人\私造竹刑\最早的律师

法家其它启蒙人物

百里奚的改良\赵盾的新法典\士会之法

早期的执法者

法不徇私、自判死刑\穰苴依斩庄贾

战国前期法家

法家的产生和成熟

法家与晋文化

法家的摇篮/晋文化的特点\西河之学

"百家争鸣"的形成

教育重心的转变\稷下学宫\养士之风

法家鼻祖李悝

1ad92748-b8d0-4635-b2c5-42b029a20f4b.jpg

从儒家分裂出来的法家\夺淫民之禄\尽地力之教\平籴法\常备武卒制\《法经》

法家理论的实践者吴起

对法的执着\西河践法\喋血楚国

其它法家

西门豹治邺\刚正的即墨大夫\琴谏齐王的邹忌

战国后期法家

法家商鞅的"法"

卫鞅崇法\与秦孝公的三次谈话\舌战甘龙、两次变法、南门立木\受封于商\秦法不废

法家慎到的"势"

由道八法\尊君与尚法\慎到的尚法观点和主张\提倡重势、无为而治

法家申不害的"术"

申不害相韩\以术驭人\重赏罚明法治

隆礼重法的荀况

稷下学宫的祭酒\天人相分\性本恶\苟子的礼\苟子的法家思想

T01301db72a597cb69d.jpg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口吃的韩国公子\不法常可\人性好利/一统三家\法家政策

法家的思想体系

哲学理论/思想持征、政冶主张/治国方略/思想局限

秦代法家

法家帝王秦始皇

铁血君王\法家思想的形成\古今第一人/崇尚黑色\功过评说

秦朝的中央集权

皇帝独裁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经济生活

秦朝的法律

法家的立法思想\法律形式\刑罚的种类

秦朝的文化专制

文化的差异\成阳酒宴之争、卢生之祸

法家思想最完全的执行者李斯

老鼠哲理\谏逐客书\法佐秦朝\督责之术\上蔡悲风

Q4YBAFwW8w-AJyl8AAGkQNw7A4k489 n.jpg

汉代法家

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的由来/《黄帝四经》

汉初黄老之学的法家思想

德刑相济\明具法令\约法安民\刑罚轻薄

独尊儒术与外儒内法

"独尊儒术"的提出\法家的治理之术

汉代的法治

约法三章\刚直不阿的执法\人才的选拔\重农轻商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争斗

白马盟誓\清君侧\推恩令

晁错的法家思想

晁错明申商\教太子学"术"\以法理参政\《削藩策》

T01e5ef28912fe2c84e.jpg

桑弘羊与盐铁会议

财政的集权\盐铁之争

汉代的执法者

汉文帝杀舅\不许购买"杀人权"\硬脖子县令

魏晋南北朝法家

好法贵刑的曹操

乱世英雄\重刑严法\提倡农战\广纳人才

法家思想的伟大实践者

诸葛亮

自比管仲乐毅/以法治蜀/以法治军\任人唯贤\劝务农桑

北魏孝文帝改革

Q4YBAFwOE0iAD6eOAAREnm1ui9c066 n.jpg

向往文明、迁都洛阳\改革措施

魏晋执法者

李通法不偏私\满宠不阿大将军

唐宋法家

一代女皇武则天

女皇之路\通文史多权谋\法家的治国方略

王叔文的"永贞革新"

宫市之痛\革新集团的革新\革新的遗憾

执法如山的包拯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时代呼唤改革\先天下之忧而忧\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志在变法图强\变法内容\祖宗不足法

唐宋执法者

对仇敌也公允\牛僧孺依法断案\赵拚弹劾宰相

明清法家

02929278aa1b5a9ad0 n.jpg

明清法家思想传承

清官海瑞

封建末期的改革家张居正

直上劲头竿/一条鞭法\"夺情"事件

师夷以制夷

九州岛风雷\《海国图志》

戊戌变法

变法前奏\变法思想\百日维新

书摘

井田制的圮塌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法家的产生首先是由于经济制度的改变。

井田制是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西周的土地是国有制,《诗经·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实这国家就是周天子,他是全国土地的所有权者,他依靠溥天之下王土的经济基础,控制率土之滨的王臣。周把土地划分为井字形,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分赐给各级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世世代代占有享用。

OoYBAFbXLoqAT6H5AAA4m8XxUIs565 n.jpg

西周末,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能力,人们大量开垦山林、荒地,这些新开垦的土地就不属于周天子所有,称为私田。私田的拥有者可以占有田里的收获物,并且用来交换。耕种这种田地的收益调动了百姓种田的积极性,他们热衷于私田的开垦和耕作,对公田的拂种没有兴趣,只是应付了事。于是公田杂草丛生,大量荒芜,正如《国语·单子知陈必亡》中所描绘的那样"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

随着"公田"农业生产的逐渐没落,国君、诸侯、卿大夫们的税赋逐渐减少,不能满足奢华生活的开支,他们就开始向私田征税。要征税,首先要承认私田的合法性,于是,各国便纷纷进行税赋制度的改革,齐国的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和"作丘甲",郑国子产"作封洫""作丘赋",这些都公开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这样,公田就逐渐走向了衰落和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得以确立。

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的奴隶制,为法家的建立创造了最根本的经济条件。

八佾舞于庭

春秋时的礼崩乐坏还体现在宗法制度的破坏上。这时在鲁国发生了一件令孔子感到非常气愤的事,即季氏的"八佾舞于庭"。

周代的礼乐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等级制,一是对雅乐的使用。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建国时就在全国大肆"分封建制",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在全国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天子的子弟一般都分到了土地,建立了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诸侯国内又进行分封,把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分得的土地叫"采邑"。卿大夫在采邑里也进行分封,把土地分给士,士分得的土地叫"食地"。这就是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分封制。

分封形成的等级制也反映在礼乐上,礼乐制严格规定了各个等级的人能够享受何种礼乐,包括乐舞的名目、乐器品种和数量、乐工的人数等,如超出规定使用就是僭越,是大逆不道的违法行为。对于乐舞,天子可以用"八佾"(佾指乐舞的队列),每佾八人,共64名乐人;诸侯用"六佾",48名乐人;卿、大夫只能用四佾,32名乐人。

季氏是春秋末期鲁国的新兴地主阶级贵族,也称季孙氏。鲁国有季、孟、叔三家,世代为卿,权重势大。其中季氏更是突出,几代人都操纵着鲁国政权,国君也在他们的掌控之下。季氏曾打败了鲁昭公,使其逃往齐国;也打败了鲁哀公,逼迫其逃往卫国、邹国和越国;到鲁悼公时。

国君更是有名无实了。"八佾舞于庭"的季氏,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记载,可能是生活在昭公和定公时代的季平子,即季孙如意。他在家里举行宴会时,居然使用天子的八佾之舞来助兴。孔子听说后,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意即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其实,"八佾舞于庭"只是春秋时"礼崩乐坏"的一个典型事件,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礼制崩坏的情况。在宗法分封制下,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大宗,掌握祭祀权;又为天下的共主,掌握征伐权,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一套被打乱了,礼乐征伐由自天子出变为自诸侯出,乃至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