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波兰舞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波兰舞

 

 

 

波兰舞曲(英语:polonaise;波兰语:polonez,chodzony;意大利语:polacca),一种音乐体裁,又被译为波洛奈兹,波洛内兹或波洛涅兹,是一种3/4拍子,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源于波兰。它是16世纪以来波兰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波兰舞曲不似玛祖卡那样富有民间风俗性,而常具有庄重,华丽的波兰贵族气息,古典波兰宫廷贵族衣着华丽,在波兰舞曲伴奏下以庄重的步伐走进宫邸大厅,作为舞会的开始。

各种类型

在肖邦之前,波兰舞曲和瑞典的波尔斯卡舞曲(polska)很相似,有很多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两种舞曲是同出一源。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巴赫、泰勒曼、莫扎特、肖邦等作曲家都曾创作过波兰舞曲,这时代的波兰舞曲比较慢,节奏平稳。在肖邦的作品中,波兰舞曲变成一种华丽而雄壮的钢琴独奏曲。他的波兰舞曲通常是三段体或者回旋曲式。

肖邦最著名的波兰舞曲是降A大调波兰舞曲(op.53)。这首作曲被认为显示肖邦对祖国波兰的热爱,在钢琴技巧上,以高难度著称,考验弹琴者持久的臂力。

1826年之前肖邦一直没有找到一种方法将音乐技巧和音乐的观念在波罗乃兹这种音乐形式中完美结合。早期的波罗乃兹只有两首:1817年创作的《G小调波罗乃兹》和1826年的《降B小调波罗乃兹》,其他除了正规编号的波罗乃兹,还有肖邦去世后发现的以及肖邦少年时期的习作被统统列为例外编号。

历史

波罗乃兹(Polonaise),亦称波兰舞曲,起源于16世纪后半年。最初是贵族们携其女伴,伴着音乐的一种有节奏的行进。1574年,波罗乃兹正式诞生于波兰国王--安茹的享利的王宫中,并在一种硬朗、尚武的气氛中茁壮成长。它成为一种政治舞蹈,还有人曾专门为它填词。关于“波罗乃兹舞曲”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最早起源于武士凯旋的舞蹈,另一种说法最早产生于民间的家庭舞会。它大约每四分之三米一步,重音落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乐曲基本由二音部组成,有时也加入第三音部,所有终曲的结尾处都具有娇柔的女性特征。尽管这种舞曲总的来说充满阳刚之气,但却用了一个极为阴柔的标题“波罗乃兹”。

评价

对于波罗乃兹这种形式,李斯特的描述最为出色:“这种舞曲形式表达了古老波兰最高贵的传统情感。波罗乃兹具有最纯正、最真切的波兰民族特征,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形成过程中,它一方面巧妙地利用了王国地跨东西的政治、地理位置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又从整个民族难以独特天性中汲取营养。波罗乃兹中的一切都能够清楚地把波兰与其他民族国家区分开来,在传统的波兰男人身上,坚毅果敢的侠骨总是与对爱人全身心的奉献柔情紧密结合。崇高的尊严感孕育了波兰民族骑士般的英雄主义,这种民族特性与勇气无疑对波罗乃兹舞曲的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肖邦的波罗乃兹是在这种舞曲形式发展过程中诞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们是肖邦最美妙的创造,那活力四射的节奏能使最冷漠、沉寂的人像触了电一般激动。肖邦生得太迟,又过早地离开了祖国,致使自己的创造无法被吸收到波罗乃兹的原始特点中去,否则,人们必定会按他所设计的方式来跳波罗乃兹舞。尽管如此,肖邦还是以奇特的想像为这种古老的舞蹈形式注入了新的色彩。”[1]

参考文献